压抑中凝聚着崇高

极端压抑之中竟能生出崇尚感,这是我从电视剧《悬崖》中获得的鲜明认知。

《悬崖》是若干年前临近春节播出的一部电视剧。窗外鞭炮声声、礼花绽放,而屏幕上,潜伏了多年的周己却在枪声中倒下。一部精彩的谍战剧就这样以“心碎”的方式结束了,留在观众记忆中的是鞭炮齐鸣的喜庆与枪声下伟大生命凋零交织而成的回响,是佳节来临的欢畅与挚爱角色逝去的哀伤,嘴角挂着的是家人既将团聚的微笑,眼里噙着的却是滚滚的热泪,顺着面颊流淌。

但这只是情绪与情感的浅表层次,更深的是一种崇高感却在剧幕所带来的压抑和悲伤中油然而生,如同一座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的摩天大楼般在心间耸立。死与生在这一刻得到了新的转化。这应该就是导演所追求和试图呈现的艺术伟力,摧毁的目的是为了新生和创造,逝去的目标是归来。

这部剧的压抑氛围一方面源于大的社会背景:二战结束前夕,日本法西斯血腥笼罩下的中国东北,生存斗争环境极其恶劣。

二是气候背景。这部剧将更多故事的情节置于冬北的冬天,寒冷、严酷、压抑,正如电影《悬崖之上》描述的背景那样,漫天大雪总是不停地下。季节的严酷性与政治环境的极端恶劣,形成了双重高压,使处于其间的人仿若身在地狱之中,而潜伏者更是在刀尖上舔血。

三是人性情感的约束。身负特殊使命的革命者,是与狼共舞的人,特殊的身份使他们既不能与真妻儿相认,表达真性情,也不能与假夫妻越矩,丧失组织性纪律性和道德感。他们的性与情就这样在主客观的压迫下,被人为的“丧失”掉了。

但革命者是人,不是神。革命者的精神力量和内在驱动力更强大,他们的情感更加丰沛与饱满,更立体而生动,因此才能形成强大的信仰和以生蹈死的革命实践。他们更懂得生的意义、情的价值,更渴望爱。他们因为革命而牺牲爱,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爱。放弃即是成全。

随着一声枪响,革命者对信仰的忠诚与践行,和对婚姻对爱情誓言的忠诚与践行达到了完美统一。

有价值的东西碎了,却生成了一种力量直捣人心。

艺术在时光的无情中留下了深情与永恒的故事!

所有压抑的力量都呈现在周乙的身上,这是一个趋近完美的革命者形象,也是我挑剔的追求完美的内心所能挚爱的有限艺术形象之一。

周乙成熟沉稳,内敛克制,智慧敏捷,坚韧果敢,洁净高贵。剧中周乙提到了他俄罗斯老祖母以及老祖母对他的生活规范与影响。可见,一个人的精神气质、面貌定要在家庭教育中生成,在自我打造中完善。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也可以一定程度艺术性呈现,包括我们自身的内在与外在。这就值得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到底都缺失了哪些方面的教育,缺失的部分如何弥补,由谁来弥补?

顾秋艳这个角色,鲜活而生动。与周己的男性冷峻、理性、沉稳相比,她呈现出的更多的是女性的美丽、浪漫、骄傲与任性。从她身上直接表达的是革命者的热情与真实,以及并不完美的形象。他们缺乏经验,需要不断地在斗争与牺牲中成长。事实上,中国革命就是这样的一群人经历了血的教训之后逐步在修正中走向成功的。

顾秋艳很好地衬托了周乙,又在最后的成熟中,获得了与周乙相得益彰的审美效果。从互不欣赏,到相互默契,六年的潜伏时光生死与共,携手在悬崖之上与敌较量,他们成为了背靠背值得托付的战友,面对面心意相通的亲人,成为了默默相对“发乎情 ,止乎礼义”的精神伴侣!

真的好压抑,但真的好崇高!

不是所有压抑都能生出崇高,因为人物形象的本身崇高,所以,在压抑中俞显崇高!也是因为观看者内心有崇高,所以才见到了崇高!

(写于2022年12月8日。这部剧成了我的最爱,不时会看几集。最近几日在网上看了相关的帖子,禁不住把积压了多年的认知也梳理了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压抑中凝聚着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