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晋峰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山西忻州
今年的暑假我通过不断复习课程,对原来囫囵吞枣学过的陪伴青春期孩子的许多原理和锦囊技巧,又重新加深了印象,有了新的感悟。
以前,当我对儿子手机成瘾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时,只有生气这一招可用。而不断催逼和责备孩子,让我也陷入焦虑、愤怒、失望和深深的无力感中。
复习课程后,我终于领悟到,束手无策之时,正是要聚焦自我加强学习成长之际。
后来,当我再次面对儿子的不恰当行为,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处理时,我会先放过他的问题,自己去听课。在听课中,不仅焦急不满的情绪变得平和,而且也从课程中发现了原来没发现的思路和方法。
学有所悟,有效沟通
某天,儿子玩手机超时的时候,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我知道,手机给你带来了许多乐趣和知识,你也从手机中得到了许多收获,所以你忍不住总要关注手机。”
“但是我更关注你的健康和未来。你这样长时间地玩手机,既影响眼睛和身体健康,又耽误了功课和成长,所以我感到很担忧。你要怎样才能把玩手机和学习协调好呢?”
当我认真地对儿子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神情一变。
他有些动容地说:“我知道了,在我心里学习是比玩游戏看小说重要的。”
但是,我从他的行为上看不出来他更看重学习成长,我能够看到的是他对手机的兴趣远大于学习,甚至好些时候学习的时间也远远少于玩手机时间。
这一刻我很想反驳他!但是我知道,反驳是带情绪的,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暂停下来,改天再用轻松的语气和客观的陈述把我看到的这个现象如实反馈给他。
有一次一个伙伴提了关于孩子的问题,赋能伙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示我们去觉察和了解孩子问题言行背后的情绪与动机。
她的提示像是启动了我的思维按钮,我在想:“对呀!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儿子玩手机确实多于写作业,但是他反复强调他比起玩手机,更看重学习成长,真的都是在说谎吗?有没有其它连他自己都说不清的隐情?”
我的思绪开始在自己和儿子之间不断切换。
直到有一天午饭时,我试着和儿子交流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我用和朋友聊天一样的语气对他说:
“我从初三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一直保持了很多年。我用写日记来缓解学习压力,疏泄紧张情绪,放松大脑,日记本总是随身带着。”
“班上一些同学好奇,以为有什么秘密。我给他们看了两篇,就是一些课外书的读后感和自己观察生活的记录和思考。”
见儿子听得很认真,我便继续引导他:“那时,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生活沉闷紧张,心情压抑而忧郁,没人惹我,就是想哭。”
“有一天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把宿舍同学吓了一跳,纷纷问我怎么了,我却说不上来原因。其实没有原因,就是心里感到压抑和忧郁,莫名其妙想哭。”
“我突然想到,你们现在学习压力也很大,竞争激烈,你很多时候玩游戏看小说是不是可能也像我当年写日记看杂志,并不是多么沉迷,多半是在舒缓压力和释放情绪呢?”
儿子的语气和神态仿佛遇到了知音,满是感动:“是的、是的!有时候就是莫名其妙烦躁,不想马上去写作业,想先玩玩手机。”
我们继续交换着感受,我提醒他释放压力除了玩手机,还可以有更健康而不容易上瘾的方式。
通过这次交流,我对他玩手机的焦虑又少了许多。
互相理解,自我察觉
临近开学,他又有两天玩得太过火了,不交作业。我提醒了他几次都无效后,心情很沮丧,又回到卧室写日志来平复情绪。
可能是我不由自主的叹息声被儿子听到了,在我的绝望情绪在心里翻腾时,儿子走进来坐在我旁边,问我怎么了,心情不好吗?怎么又生气了?
儿子告诉我,他打完了两局游戏,要去好好上自习写作业了。他真的提交了作业,于是,我的情绪也渐渐平复。
为什么我还会有这种情绪呢?之后在回听辅导课时,我才明白自己这种情绪上的摇摆和无力感还是因为自我意识模糊、自我力量薄弱,自信心低而放大了问题导致的。
我虽然通过学习有所改变,可是自我成长和自我力量,距离真正解决问题,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改变儿子之前,先得改变和强大我自己。
开学前两天和儿子聊天时,他说这个假期玩得太嗨了,到学校后要加倍学习。
有些好笑,我便开玩笑似的问他:“为什么一回到家里,你就手机玩过了头了呢?你这属于报复性地玩手机吗?”
他笑了笑说:“是呀!因为到学校之后我要拼命学习了,所以在家里玩得痛快点。”
我又问:“可你在家里落下的功课该怎么办呢?”
他回答:“到学校补呀。在学校除了学习什么也做不了,那就拼命学。在家里就想好好放松玩一玩。”
原来他是这样想的。
收放自如,良好开端
8月23号开学,我去送他。他在大巴上又用手机听了一会儿歌,看了看小说。到了长途汽车站要换乘公交车时,他把手机主动还给了我。
换以前他都要一路带着玩,到进校门才会交出来的!而这次,我感到很既欣慰又意外,也有些疑惑:儿子终于可以主动放下手机了?
不过,我还是及时肯定了他管理手机的能力增强,能主动放下手机的行为。儿子只是笑笑,说他要到学校好好学习了。
或许他有些对手机玩厌烦了,不那么热衷了吧?他能把注意力从手机上移开,想到要努力学习,是一个好现象。
昨天他放假,我要接他出来。很意外地,他没有提起手机的事。
我在心里嘀咕:他是忘记了手机这回事儿了?还是真的不想玩了?自从他到市里来上学,他每次要我来接他,总不忘吩咐我给他带上手机。见到我的第一句话也是给他带上手机了没。
想了想,我还是决定带上。如果他提出来要玩,我就给他,并且和他商量使用时间。这两天刚好进行了测试,或许需要缓解一下压力。
当儿子出来看到我时,情绪是少有的平静。他没和我说考试情况,也没抱怨老师,而是和我说想去超市买些吃的,想去街上走走。
我们一起走到公交站牌下,和等车的同学闲聊时,儿子才平淡地问了一句:“妈,你带我手机了吗?”
他很平静,一切和从前不一样,甚至和放暑假时都不一样,仿佛就是毫不在意的随口一问,根本不关心结果。
我想逗逗他,就说:“你没说让我带呀,我还正纳闷呢!”
他点了点头,应一声“哦”,然后继续和同学聊天。
我告诉他说拿上了,他也没有表现出往常那样的欣喜和迫不及待,直到回到住处他才让我拿出手机来。
儿子对手机态度的突然变化,反而让我一时有些不适应。
但是我知道,随着我和儿子亲情链接的加强,以及对他玩手机的理解和慢慢接纳,他对手机的惦记程度会渐渐下降,因为他不需要到虚拟的网络中去找归属感和情感与精神的寄托了。
游戏,仅仅只是游戏而已,可以拿起它,也可以放下它;放下它,可能会有一点儿不习惯,但绝不会痛苦。
当然,儿子不再那么惦记手机,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还须引导儿子继续成长,去获取未来获得幸福的能力。
或许孩子们也不是沉迷手机沉迷游戏,换个角度思考,觉察孩子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再加以正确地引导,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的孩子会玩手机上瘾吗?
你会如何引导孩子放下对手机的执著呢?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编辑 /胡丹蕾,斗斗
排版 / 周新蓉
图片 /Pixabay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