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诗会画的唐伯虎为何没有做官?历史中的唐寅竟然让人如此心疼

一部电影让人人都知道了唐伯虎的潇洒的形象,即便不熟悉历史和文学史的人,也深深地记住了他。可是,实际上真正的他,人生经历却是许多的凄凉不如意。究竟他有着什么样的一生呢?

唐寅,字伯虎,明朝中期江苏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由于祖上没出过什么读书人,所以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获取功名,为家族争光。从小老爹就请了私塾老师教他,而他也很努力,常常是一盏油灯陪伴他学习直到深夜。15岁的时候,他以第一名考入了苏州府学。府学,是政府为了培养举人而开办的学校,真正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那里的学生学的都是科举课程,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将来去考进士考状元。唐寅入学后,对这些死板的科目不感兴趣,而是非常热爱古代的文学作品。他觉得这些作品里面才有大学问和真情感。

唐寅这样做,和祝允明对他的影响分不开。祝允明大他十岁,既是他的朋友,又像是他的老师。据说有一次,他们在雨雪天里,打扮成叫花子的模样,走在街上,敲着竹板,唱着《莲花落》,一路乞讨,讨来的钱就拿去买酒,然后到郊外的野寺里去大喝一场。一边喝,一边说:“可惜这样好玩的事无法让李白知道。”说到这里,我们能发现,其实《点秋香》里面那个放诞随意、不拘小节的他,身上有着真实的他的影子。那么,最终他的命运如何呢?

在他29岁那年,凭着天赋聪明,尽管对科举八股文并不感兴趣的他,还是考中了乡试第一名。他决定一鼓作气,进京会考。与他同行的是一个叫徐经的举人。此人是江南首富,仗着家里有钱,在考试前贿赂了主考官的仆人,偷出了题目。他知道唐寅学问很高,就拿这个题请唐寅写一篇文章,说是供自己学习学习。唐寅哪里会想得到这是高考试题,就给写了。因为他很单纯,对人没什么防备,所以有一次在和朋友们闲聊的时候,把这事给说出去了。其中有个心术不正的,听了以后,出于嫉妒,就向朝廷官员揭发了这件事。

孝宗得到揭发奏章后大怒,立即下令将主考官撤职,俆经唐寅抓起来关进监狱。一年后,唐寅被释放,朝廷任命他为浙江的一个小官吏。他坚决不去,有人劝他,暂时委屈一下,说不定将来还有好机会。他大笑着说:“宁愿杀了我,也不愿承受侮辱。”许多原来追捧他的人,现在都看不起他了,连亲友也觉得被他丢了面子。这时的他,内心该有多么痛苦啊!

当时,分封江西的宁王企图谋反,正在到处招募文人做他的幕僚,唐寅也被招去了。不久他就发现这个王爷有造反的迹象。于是他故意天天醉酒,装疯卖傻,荒唐搞怪。王爷以为他不过是徒有虚名,就让他回老家去了。明武宗时,宁王果然举兵造反,结果失败被杀。唐寅因为有先见之明而没有被牵连。

36岁的他厌倦了世事的反复无常,人与人的相互利用和暗算,于是在家乡一处叫桃花庵的美丽地方,造了一座桃花庵,隐居下来。晚年的他,靠写诗画画换钱,宁愿清贫,也不去像当官的那样,从百姓身上搜刮不干不净的昧心钱。这就是他的高洁之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能诗会画的唐伯虎为何没有做官?历史中的唐寅竟然让人如此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