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跳跳
看完《我不是药神》,感觉蛮多,随意写,想到什么说什么。
片子推荐看,是一部难得的“讲好了一个故事”的国产片。打分我会给8.5,没有豆瓣9.0那么高,但我理解豆瓣评分为什么这么高:大众对于一部好的中国电影太渴望了,久旱逢甘霖,理解高分。
先谈电影本身:
1.
《我不是药神》讲好了一个故事。
是讲好了一个故事,而不是讲了一个好故事。过去的导演是有这个能力的,《霸王别姬》《活着》等影片都是把一个故事讲好了的的代表作,但从大众接触院线的第一部电影《英雄》开始,国师把大众带偏了,把导演也带偏了。场面宏大,特效夸张,演员大牌成了电影宣发的重点。还好,青年导演扳回正路了。这几年有点声音的电影大多是青年导演的作品。媒体也终于不再用“中国第X代导演”这种介绍了。
整体感觉,电影主题突出,剧本优秀,导演应用了电影手段,剧情起伏,人物塑造成功,个人群相都有照顾到。当然,药企脸谱化的也太突兀了,全片都有血有肉,就那几个哥们脸谱化严重,也是对比强烈。当然,解释的理由可以有很多,大家都懂,朴素的人民需要敌人嘛,为富不仁的外企是最合适的了。不过这就给电影之外的讨论留下了话柄。
2.
电影是根据真实案例创作。真实案例是个引子,是剧本创作的出发点,但有些观众会对“本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句话有误解,会去寻找电影和真实事件的差异、会苛求电影发挥的创作,却忘记了,电影归根结底,是讲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能引起共鸣、思考,能反应社会、人生、人性,那这就是个好故事,电影就是个好电影了。
3.
电影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并不单纯讲人物真实。而是短短120分钟里,人物形象有成长,有改变,而且这种成长改变是观众认可且理解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可见的成长道路。《药神》里的人物塑造留下很深印象的:
勇哥,开场就是个普通人,大男子主义,孝顺,爱儿子,又一事无成。卖药过程中胆小、贪财。过程中看到黄毛抢药分给穷人,开始表现他“大哥”式的善良,舞厅为思慧砸钱出头,到三番要送思慧回家,一进门就脱光光的表现,都是一个“逆袭发财式”大哥人物,和白血病患者没关系,和卖药救命都没关系。至于看到思慧的孩子,落荒而逃,也是小人物的善良。知道听到吕在病房的呻吟,灵堂外走过白血病人的人墙,他才和这些白血病患者贴近,直到浩子死在医院,他质问小舅子的那句“他烦了什么罪,他只想活着”的时候,他完成了最终的蜕变。此处和开头小舅子准备打他的场面完全互调,他站在了道义的高点,而且是自己选择的道义。
吕的表现全程惊艳,主动找到勇哥求生,多方寻人组到团队,唯唯诺诺的人却是求生欲最强的人。影片中段得知了孩子是他最大的动力。火锅散伙夜他是最不敢相信的那个人,也是最不愿意相信的那个。无力的生活已经给不了他原则和立场,他只单纯希望能继续下去,买到便宜的药活下去。所以他最后看一眼孩子的微笑才是最让人心疼。导演没有给到他自杀的画面,而是给了一帮病人平淡的围观镜头。对于这些病人,吕只是众多放弃治疗的人之一,但电影观众知道他曾经多努力想活,这时候的放弃才最有冲击。
黄毛。影片里的病人,只有黄毛是没有带口罩的。理由也有提到,“很多年没有回家了,家里人都以为他死了”,所以黄毛当自己也死了。一个已经是“行尸走肉”的人,不在乎早死晚死,当然不需要带口罩了。就是这样一个不在乎自己生死的人,做出了偷药给病友,飞踹“院士”,散伙摔杯子,揽罪逃跑的凌厉表现。无视个人生死之后的选择,就是最后的道义了吧。
思慧表现一个坚强的母亲非常到位。至于大家讨论的,她到底喜欢勇哥不,献身是出于爱还是出于压力的问题。我觉得导演处理的非常真实。舞厅里嚣张的勇哥给她出头,围观经理表演时候的疯狂以及那一秒的默落,让她暂时的放下了“坚强”母亲的面具。感受久违的男人的保护让她愿意献身,但考虑爱,恐怕她自己都不敢奢望了。就是这么真实,一个带着病女生活的坚强女人,生存是唯一要务,根本没有资格或者是已经不习惯去考虑自己的感受了。
2.让人惊艳的演员
王传君的突破自我就不多说了,从明星到演员的蜕变,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高光出演,是记住了演技,没认出演员的典范表演,这次的吕更是如此。
黄毛的演员章宇36岁演20岁的杀马特毫无违和感,热血青年感满分。
牧师扮演者杨新鸣,他也是无人区里凶狠的加油站老板,你能相信这是同一个人么。
张院士的扮演者王砚辉,有《烈日灼心》客串的那几分钟表演,就永远不需要点评他的演技了,我不配。当然,本片剧情来看,他一个卖假药的最后敲诈了一笔钱跑路,被抓起来却把罪拦在自己身上,转变的有点突然。没看懂。
3.记得的那些细节
王传君几次让橘子的戏,我以为在玩爸爸梗,还心想导演一定是坏笑着在拍这段,结果吕上吊自杀,勇哥从灵堂出来,看到黄毛哭着吃橘子,一下就把我泪打出来了。
宁浩客串的收租老板一言不发露了一面,给了个惊喜。不由的想到,宁大大也要学斯坦李构建自己的宁式宇宙——每部相关片子都要客串一下了么?下部等你哦。
一进舞厅的五光十色让我惊叹这都能过审,又立马为自己自我阉割到这种程度感到羞愧。
片尾夹道欢送,催泪大招功效无敌,就是不知道导演拍这段的时候是不是想着“十里长街送总理”。
谈电影之外的:
1.看了不少电影评论,王志安说“看盗版是对这创作团队的致敬”or 讨论药厂研发药物几十亿的费用,盗版药会打击积极性等等。片子立意上,踩的人不少。看来西方文明在中国互联网的支持者不少,好事情,知识产权保护确实是创新很重要的保护力量。但,要求一部电影给出“性命与社会公义之间取舍”的正确答案,就过分了。能够引发讨论,引发关注,就说明电影在这个话题的功德了。
电影只是导演个人的一个表达,不一定要是一个观点的宣导。官方审查这么要求也就算了,观众也不懂就糟糕了。
2.有些人会拿《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来踩《药神》,觉得《药神》距离《俱乐部》的立意还有差距。个人感觉,《药神》距离《俱乐部》差距确实明显,但这种差距是电影工业的整体差距,是众多细节堆砌起来的差距,而不能单说“《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表现的个人自由立意高于《药神》的浅薄斗争”。除去那些殿堂级的电影,表现全人类共同的情感,总得给“一般”电影留点活路吧,能探讨“法大于情的事情你见的还少么”这种日常困惑,表现出14亿人的日常生活,还要怎样?借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我相信(中国电影)将来会越来越好的”。
3.片名从《印度神药》到《我不是药神》的变化
本片开拍的时候用的名字还是“印度药神”,毕竟山争老师靠这道外国菜吃中了国人观众的口味。从《泰囧》开始的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神话,无数的电影工作者五花八门的收割着票房,欺负中国观众口味纯朴,精力全放在盘外功夫,电影反而是屎一样怼在受众面前。好在这几年,观众成长迅速,好的电影工作者也提高自我要求,改名可能就是这一表现。
最后,要感谢刘德华,没有他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就没有宁浩,也就没有了宁浩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也就没有了今天众多年轻导演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