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硒都民族实验小学 田祥珍
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个观点——做有“度”的德育。
我们要做有“信度”的德育。学校德育,套话、大话、空话太多,甚至还有假话,这几乎成了普遍现象。比如,只是天天讲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却不在细节里培养学生怎样做“人”;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却没有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爱惜粮食,对公物损坏、粮食浪费却熟视无睹……这样的德育,孩子们信吗?不信的话,就会无效,甚至是负效——无形中教会学生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把抽象的大目标化为具体的小目标,把“说法”变成“做法”,把“我说你做”变成“我们一起做”,孩子才会信,信了才会服,服了才会做。
我们要做有“尺度”的德育。德育,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立规矩、守规矩、知敬畏,培养学生的守规则的意识和守规则的能力。德育坚守的“尺度”,就是孩子在成长中的言行“尺度”,就是他们将来人生的“尺度”。在“尺度”这个问题上,德育最重要手段不是“要求”,而是“训练”。训练,不是让学生“知道”,而是让学生“做到”。这就是要求我们按照德育纲要,按照学生守则,按照一日常规,把德育常规做实。升旗、做操、就餐、课间游戏、路队情况反馈、家庭表现反馈……我们关注到位没有 ,引导到位没有,检查到位没有。如果这些到位了,学生言行必定越来越符合应有的“尺度” ,否则他们必定心中、行中无“尺度”或乱“尺度”。小则贻误自己,大则危害社会。
我们要做有“温度”的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这都离不开“人”。培养人的事业,本身就应该是有温度的,温暖的。德育的温度来自哪里?来自对孩子真心实意的关注和关爱,来自师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 ,来自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即关系。为什么有的孩子,这个人说不听,那个人说就听了,除了育人方法,恐怕还有两个人和孩子之间相处的关系不一样。当我们没有深入了解,对一个犯错误的孩子劈头盖脑一顿呵斥;当孩子不守纪律,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他上课,甚至赶出教室;当孩子不听招呼, 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请家长……这些 ,也许都没有大错,但这些都没有“温度”,都没有“效度”。
最近,我在读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我亲爱的甜橙树》,书中的主人公泽泽,一个温暖、善良、聪慧的5岁小男孩,可在邻居眼里却是个坏孩子。他偷别人花园里的花 ,他逃学去帮人卖歌片……总之,人们只知道他做了不少坏事,可没有人知道他偷花 ,是因为不忍心看他不漂亮的女老师讲台上的花瓶总空着;他逃课卖歌片,是因为他们家买不起歌片,他想给爱唱歌的姐姐挣一块免费的歌片……
我讲讲今天早上两个小细节吧!
早上,我巡查完校门口,准备去办公室。
走到足球场,突然感觉后背的衣服被拽了一下,转过头,一个小小个子的男孩,估计是一年级的,他在拽我。他望着我:“校长,我叫你呢!可是你不理我!”孩子满脸委屈。
“孩子,不是不理你,是真的没听见呢!我给你鞠个躬 ,向你道个歉行不?”我俯下身,鞠了个90度的躬,然后摸了摸孩子的头。
“谢谢校长!我原谅你了!”孩子一脸认真,给我还了个鞠躬礼,开心地跑向教学楼。
原来,我们是温暖而真诚的,孩子才会更快乐!
走到天和楼下,一个女孩(我认识她,五年级的)笑盈盈地走过来:“田校长,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好久就想问了。”
“你问吧!”
“市里庆祝教师节的那个晚会上,演我们学校的一个戏,里面那个田校长,为什么您不自己演,而是别的老师去扮演您呢?是因为那个老师年轻些,漂亮些吗?”
哈哈!问题还很尖锐呢!
“不是哟!孩子,是因为那段时间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去排练呢!”
“哦!原来是这样啊!如果您有时间的话,我们还是喜欢您自己演自己。”
“嗯,谢谢你的建议!”
原来,我们是善意而真实的,孩子才会更喜欢。
对第一个孩子,我可以说完“我真的没听见”就不再理他;对第二个孩子,我可以回答完就匆匆离开。如果我这样做,显然谁也不会揪到我的错,但这有温度吗?也许那个男孩会委屈一天,那个女孩会觉得校长对她的建议只是敷衍。
只有我们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用有温度的目光去看孩子,我们才能读懂孩子。读懂了孩子,我们的德育才是有温度的,也才是有效的。比如,我们把“最美少年七色花”评价体系真正用好,把“好孩子卡”送好,把“硒小最美故事”发现好、讲述好,把“美的眼睛发现美”课程做细做美,这样,我们硒小的德育就会每天都有春天般的温暖。
我们要做有“广度”的德育。我们的目光不能局限于我们的校园,毕竟孩子是要走上社会,甚至走向世界的 。面对身边,甚至世界纷繁的人和事,孩子有没有辨别力,有没有抵御力,有没有自我成长力,这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要为他们打好底色。比如,我们可以精心策划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在每周班会课上, 用个10多分钟,来聚焦一周国际国内要闻;我们可以用那么一个午间睡前10分钟,让孩子提出生活中的困惑,大家一起来解惑……这样,孩子们的目光就可以超越校园的围墙,关注到更遥远的未来、更广阔的世界,那他们未来作茧自缚、夜郎自大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我们要做有“高度”的德育。德育工作,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就会限于婆婆妈妈、拉拉杂杂,形不成特色,成不了体系, 没有专业含量,只有老奶奶式的唠叨。所以,我们要把德育做专业、做系统、做实在,做进学生生命里。比如,我们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这是很多学校无法拥有的好阵地。劳动教育,落脚点在“教育”, 如果我们只要“劳动”,不要“教育”,那我们就只在培养传统的水平不高的农民。我们把系列劳动课程研究好、完善好、落实好,达到劳动育徳、劳动启智、劳动健体、劳动塑美的效果,这就让劳动教育有了新的高度。
我们要做有“厚度”的德育。教育有厚度,孩子的生命才有厚度。如果我们的德育仅仅流于表面,那只能证明我们是“忙碌”的——繁忙而碌碌无为。让德育厚实起来,小学六年就会影响孩子一生。厚实的德育,一定是灵动的,一定是与现实生活、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相对接的。比如,硒博会召开,带孩子了解家乡的硒产品;奥运会召开,带孩子们体会奥运精神和国家荣耀;世界抗疫比较,带孩子们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抗议英雄们的奉献;9.18那天, 在警报声里,引导孩子们了解9.18,这时候“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就不是空话;孟晚舟回家了,带孩子们明白有国才有家,国强民才安……经历这样有厚度的德育,孩子才不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这些有厚度的教育素材 ,需要教育工作者敏锐智慧的眼光、丰富纯净的心灵去发现和利用。如果我们不用心,好的育人契机,就在我们身边白白溜走了。
做有“度”的德育,取决于教育者情怀的“浓度”,业务的“精度”。这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功度”,人生的“幸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