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_初出茅庐(36)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千万年轻人的梦想导师。读俞老师写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没有高深的理论和说教,有的只是俞老师真实的场景和故事,通过每一个场景和故事的还原,解决自己在工作生活和创业中的困惑。

今天学习下第一篇章--初出茅庐。俞敏洪,江苏江阴人,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父亲,少言寡语,是位木匠。母亲是插秧栽稻的农民,但俞敏洪却倔强的走出了农村,走进北大,创立新东方,并成功在美国上市,是全国成千上万教育培训机构的样板。80年代的出国热,作为北大的教授,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出国,不想落后于人,也蠢蠢欲动了。错过美国所有大学的奖学金发放,靠自己在北大微薄的工资,很是渺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出国昂贵的费用。参与培训机构的教学工作,挣外快,实现自己的出国梦。但培训机构和北大有冲突,被处分,背上行政处分的结果很严重,影响到在北大的分房晋升。不想被处分的阴影所笼罩,依然辞职下海。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但走进去却要靠自己。同样,你辞职,要有辞职的资本和勇气。风雨之后见彩虹。

成立了东方培训机构,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出国考试开始着手。原因有二,其一,自己参加托福,GRE,业务比较熟练,堪称京城GRE词汇第一老师,再加上自己的不断钻研,对于出国考试的教学把握比较大。其二,招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北大清华出国热度比较高。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比较容易被国外录取。

如何招收第一批学生,是迈开培训的第一步。在北大,有北大的光环,走出北大,没有几个人认识俞敏洪。招生办公地方小而偏,又简陋,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搞免费的活动,到各个地方讲座,免费为学生录制磁带,免费为学生提供出国咨询。获客的成本是最低的,并且让这些客户变成你的品牌宣传员,口碑相传,客户宣传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俞敏洪曾经在《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中曾经写到:当你白手起家,身无分文或者资金有限时,有一个重要前提:你必须是你创业的这个领域的专家,是个能控制住专业局面的人。所以,除了数学,其他的科目他都得心应手,不怕老师翘课。但最终数学老师翘课了,这是他意识到,过度依赖一个人,要么薪酬高,要么就是找一个和他水平相当的人一起干这件事,否则到了一定程度,会出现“挤兑”和“造反”现象。

优秀的老师等于一切,掌握了优秀的老师,就是掌握了一切。挖掘优秀的老师也是有窍门的。俞敏洪自己培训老师,利益上远远高于其他培训机构。利益权衡,优胜劣汰,挖掘老师的潜力,提升老师的积极性。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利益分配的方式决定了你能不能把一个公司做好,做兴旺。人们常常能够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团结在一起艰苦奋斗,但是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却往往做不好分配的工作,导致公司倒闭。

这只是本书的开头,教给你方法理念,精彩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_初出茅庐(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