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的一生:风雨兼程一往无前,跌入谷底一飞冲天


褚时健,是为大众所熟悉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当年红塔集团的伟绩和开创褚橙的精神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成为无数人顶礼膜拜的励志对象。而我们在称颂褚时健的时候,更应该熟悉他的人生成长史、奋斗史,并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经验,并真切地感受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我们自己的梦想注入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1. 英雄少年,源于磨难

1927年12月24日,褚时健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矣则村,取小名石柱。

15岁的时候,父亲褚开运去世,作为长子的褚时健承担起家庭生计重任,去家里酒坊酿酒,搬粮食,熬夜添火蒸粮,极为艰辛。他善于思考,利用烧剩的柴、提高温度、最终提高了出酒率,名声远传百里之外的昆明,被人们封了一个“玉溪酒王”的雅号。

在堂哥褚时俊的建议下,褚时健离开家乡去昆明求学,到富春中学读初中,当时正值国家战乱时期、物资匮乏、条件简陋,但褚时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磨砺了意志,并接触了当时西南联大的先进思想,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和党组织取得联系。褚时健因而得到了迅速的成长。

在1948年因政治风云,刚刚读了一年高中的褚时健被迫离开学校,回到家乡。

2. 峥嵘岁月,风华正茂

1949年褚时健参加了游击队员,他的生命、生活,从此和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 

1949年7月,褚时健和队员们正式成为军人,继续游击战。二哥(堂哥)褚时仁在一次国民党偷袭中牺牲,年仅24岁。1950年7月,褚时健的弟弟褚时候在征粮中遭遇暴动牺牲。1950年年底,堂弟褚时杰进军西藏途中牺牲。至此,褚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牺牲了三人。

1950年到1953年。褚时健不辱使命,合理平衡解决与农民、地主的矛盾,光荣完成征粮与土改,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与上级的赞誉,1952年光荣入党。

1954年到1958年,褚时健玉溪地委机关单位干部。

1958年,褚时健因拒绝专员的“补助申请”(专员未达国家扶持标准、吞噬国家资金),被专员诬陷,错划成右派。

3. 褚马相遇,爱以至诚

1954年褚时健,褚时健与马静芬相识,青涩而纯真。

1955年,两人结婚,婚礼简单而质朴。

(马静芬1932年出生在昆明的一个富裕家庭,爸爸是银行高管,母亲是昆明女中毕业生,很有见识,也称得上大家闺秀,马静芬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人称“二小姐”。 马静芬从小性格执拗而独立。)

婚后褚时健一心扑在工作上,马静芬受了许多委屈,但也选择了默默隐忍与付出。后来二人有了默契,感情更加深厚。

1958年褚时健被划成右派,到了红光农场劳动改造,条件艰苦,饥苦难当,毒蛇出没,前途迷茫。马静芬依然不离不弃地守护在他身边。其他右派怨天尤人、萎靡不振,但褚时健却表现得很坦然、很乐观,积极投身工作。褚时健的这份豁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人的陪伴与付出。

4. 艰难探索,孕育力量

1963年,褚时健一家人来到玉溪华宁的曼蚌糖厂,担任副厂长,通过调整与改造,使得燃料消耗就大幅度降了下来,成本也有所降低。另外,针对甘蔗没有完全榨干净的情况,褚时健将榨糖机的滚筒从3个增加到9个,出糖率超过了10%。在当年设备陈旧、技术较低的情况下,要提高三两个出糖率,简直难乎其难。不仅如此,褚时健领导的农场重视技术改造,培养技术人员,改造锅炉设备,重视甘蔗原料,使得红糖质量和数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1966年,新成立了戛洒糖厂,褚时健作为分管生产的厂领导,三年间他拿出了很好的成绩:第一年糖厂利润达到了纯利润达到8万元,第二年20万,第三年接近40万,新平县因为有这个糖厂,已经有了新气象。农场因为努力抓生产、抓管理,在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中生产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产量稳步提升。其中,作为副厂长的褚时健有着很大的功劳。

5. 登顶高峰,一览众山小

文革结束后,各行各业恢复了生产,万象更新,一片生机,褚时健得到平反。

1979年秋天,褚时健来到玉溪卷烟厂,担任厂长,来到烟厂后,褚时健立志要改烟厂员工软、散、懒,车间是跑、冒(气)、滴(水)、漏(原料)的局面。

为此,褚时健建立了统一的领导班子,通过调薪名额激起竞争、改造锅炉、改善员工生活问题整顿工厂环境、强调市场竞争与内部竞争、引进先进设备、建立奖金激励机制、进行技术改造、培养技术人才、提高烟叶原材料质量、建立烟草基地、补助烟农、外购优良烟叶、加强管理、寻求政策、投资配套企业、进行金融布局等多种手段,最终使得一个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短短十几年成为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帝国——红塔集团,为国家贡献税收至少1400亿,褚时健功不可没。

1990年,褚时健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

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褚时健成为名符其实的“亚洲烟王。”


6. 跌入谷底,王者归来

2001年,褚时健保外就医,褚时健的经济案件轰动了全国,也使他跌入了人生的谷底,但褚时健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与妻子二人,在哀牢山的荒山上,租了近千亩地,种起了冰糖橙,重新创业。

2002年,褚时健成立了新平金泰果品公司,取名云冠。为了提高橙子的质量与市场效益,两位老人不惜年老之躯,亲自种树施肥、研究相关书籍、架设通道水管、培养优良果树、寻找技术人才、注重肥料光照、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农户积极性、学习推广销售、运用互联网电商营销等。功夫不负有心人,褚时健夫妇打造了励志橙——褚橙,大获成功。

2012年,褚橙基地的产量突破万吨大关。

2013年褚橙庄园成立。

2014年,褚橙销售额1亿元,纯利润7071万元,褚时健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橙王。

7. 圆梦褚酒,不忘初心

2015年12月,马静芬为了圆褚时健年少时期的酿酒梦,成立了褚酒庄园,推出了励志酒——褚酒。

褚酒,以云南整粒红高粱为原料,以优质专用微生物为糖化、发酵剂,采玉溪优质水源,在优化传承云南白酒传统工艺基础上,匠心酿造,窖藏陈酿而成,不添加非自身发酵物质。褚酒以打造“中国励志酒”为品牌的战略目标,兼具物质、精神、理念,传承工匠精神与励志精神,同样也获得了行业专家与消费者的认可。

2017年12月,褚酒庄园召开新品发布会,茅台教父季克良、中国酿酒协会原白酒专家组组长梁邦昌、国家酒检中心主任钟杰、五粮液原总经理徐可强等业内权威专家出席,对褚酒产品进行全面把脉,充分肯定了褚酒对云南传统小曲风格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在工匠精神传递上的独特表达。

褚酒是褚马精神一面旗帜,必然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8. 巾帼风采,不让须眉

褚时健一生的成功离不开马静芬的无私付出。褚橙是马静芬人生的分水岭,做褚橙之前

她是褚时健的贤内助,帮助他创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做褚橙之后,马静芬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迅速成长,成为一个独立、自强的女企业家。马静芬感叹道:“以前我的名字叫褚马氏,因为我的生活里只有他,现在我叫马静芬。”

从2003年开始,马静芬最初带着只有两三个人的销售团队,走南闯北跑了5年销售渠道。终于打开了市场,提高了褚橙的知名度。

2007年,74岁高龄的马静芬,那年突然被查出患了直肠癌。出院后,在丈夫的照顾下,她每天坚持工作,乐观面对生活,不知不觉,病情得到一定好转。

2013年,褚橙要进行新的庄园设计和建设,大病初愈的马静芬从来没有接触过设计,但她还是决定亲自做!马静芬回忆说:“当时我心里也没什么底,但是,我既然答应了老头子,揽下了这活,我就一定要把它建设出来,不能让他瞧不起!”从设计图纸到建材选择再到组织人员施工,每一件事她都亲力亲为。终于在2014年底,褚橙庄园正式开始运营,又创造了她人生中一个新的奇迹。

2017年,已经85岁的马静芬,首次入选中国商界女性领袖50人,和董明珠、胡玮玮等后辈企业家同台接受颁奖。

她还铿锵有力地说道:“董明珠说她想退休,我劝她别退休,我们一个做农业创新、一个做工业创新,一起把中国的产品推向全世界!”

褚酒,也将在创始人马静芬的努力经营下,创造更大的辉煌。

9. 巨人陨落,英魂永存

2019年3月5日,原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中国烟草大王、褚橙创始人、褚酒精神领袖——褚时健病逝玉溪,这位个人命运与国家政治体制“碰撞不断”、人生大起大落”、极具争议与传奇性的老人,带着他一生的回忆,带着所有的荣耀与苦痛,豁然一笑、与世长辞。享年91岁,

3月9日上午10点,褚时健的追悼会,在玉溪市殡仪馆举行,无数人自发前来参加。

褚一斌与马静芬进行了发言,褚一斌回忆了与父亲的点滴,马静芬对追悼会以及所有悼念褚时健与关心褚家的个人与单位表达了感激。马静芬最后说到下辈子还嫁给褚时健,打动在场所有人。

连日来,王健林、俞敏洪、潘石屹、吴晓波等企业家、财经界人士都发文悼念。不仅是商业大佬,无数的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悼念这位传奇的老人。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褚时健的跌宕人生感染了无数企业家。褚时健在世时,王石、柳传志等中国知名企业家都曾专门到云南拜访。

褚老虽已驾鹤而去,但他的传奇与精神却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万古而长青。

褚时健的人生模式也许不可复制,但他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让我们高举褚时健的精神大旗,不忘初心,砥砺同行,为实现自我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

你可能感兴趣的:(褚时健的一生:风雨兼程一往无前,跌入谷底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