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谷猜想 课程分享16 2022-08-08

角谷猜想      课程分享16

       这是通识选修课《经济研究中的计算方法》第六讲《不动点定理》的一个例子。

一、角谷静夫

       1941年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又将布劳威尔的结果推广到点列集映射上去。

       以前所有不动点定理的证明都是存在性证明。20世纪60年代中期逐渐发展起构造性证明,其方法不断发展和改进。这些定理可以从单值映射推广到集值映射,除微分方程理论外还常用于对策论和数理经济学。

       Kakutani Fixed Point Theorem,现在一般的经济学书籍都翻译成卡库塔尼不动点定理,实际上Kakutani是一个著名的日本数学家,名字叫做角谷静夫(Shizuo Kakutani),所以按照数学界翻译方法译成角谷不动点定理比较合适。

       角谷静夫(1911年8月28日 - 2004年8月17日 ),日本著名数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毕业于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部数学科。大阪府出生。

角谷静夫

二、角谷猜想

       角谷静夫在不动点领域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并且以角谷猜想而闻名于世。角谷猜想是这样的:“一个自然数反复进行下列两种运算,最后结果总会是1:对于偶数,除以2;对于奇数,乘3加上1。”

       例如,N=6,反复进行上述两种运算,依次得到的数分别是:6,3,10,5,16,8,4,2,1。

       1976年的一天,《华盛顿邮报》于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数学新闻,说的事就是上面这个题:

       1970年代中期,美国各所大学校园内,人们都像着魔一般,废寝忘食地玩弄一种数学游戏。这个游戏十分简单:

任意写出一个(非零)自然数N,并且按照以下的规律进行变换:

如果是个奇数,则下一步变成3N+1;

如果是个偶数,则下一步变成N/2。

不止是学生,甚至连教授与学究都纷纷加入这场吸引人的游戏中。为什么这个游戏的魅力经久不衰?因为人们发现,无论N是怎样一个数字,最终都无法逃脱回到1。准确地说,无论N是什么数字,最终都会经历4-2-1循环,最后得到的数字1,从没有那个自然数逃出这样的宿命。

角谷猜想

       此猜想亦被称为3N+1猜想、冰雹猜想。但至今无人证明,也无人推翻。1996年,B.Thwaites悬赏1100英镑来解决这个猜想。

       多年前,有人向匈牙利数论学家保尔·厄尔多斯(Paul Erdos, 1913-1996)介绍了这个问题,并且问他怎么看待现代数学对这问题无能为力的现象,厄尔多斯回答说:“数学还没有准备好来回答这样的问题。”

       角谷静夫曾用计算机验算到700亿,并未出现反例。1992年李文斯(G.T.Leavens)和孚门南(M.Vermeulen)也以计算机对小于5.6万亿的正整数进行验证,也未发现反例。

       那么,这个猜想与不动点定理有什么关系呢?且看,猜想就是,有一个整数函数f(N)=1,那么设F(N)=Nf(N)=N,即F(N)在整数域中的每个点都是不动点。这是很奇特的函数。

三、角谷猜想的来历

版本1.这个猜想大约是在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来的。在西方,它常被称为西拉古斯(Syracuse)猜想,因为据说这个猜想首先是在美国的西拉古斯大学研究的。

       而在东方,这个猜想由将它带到日本的美籍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Shizuo Kakutani)的名字命名,被称做角谷猜想。除此之外,它还有着一大堆其他各种各样的名字,这些名字大概都和传播、研究它的数学家或者地点有关,如,克拉兹(Collatz)问题,哈斯(Hasse)问题,乌拉姆(Ulam)问题,等等。

版本2.1940-1950年代,日本一位中学生发现这个奇妙的“定理”,请角谷教授证明,而教授无能为力,于是产生角谷猜想。

版本3.角谷静夫自己在1950年代发现的。

四、角谷猜想蝴蝶效应

       与角谷猜想相反的是蝴蝶效应,初始值极小误差,会造成巨大的不同;而3N+1恰恰相反,无论多么大的误差,都是会自行的恢复。

       同时冰雹猜想与蝴蝶效应的逻辑关系恰好相悖。蝴蝶效应蕴含的原理是:极小差异,会造成结果的巨大不同。而冰雹猜想恰恰相反,无论刚开始存在多么大的误差,最后都会自行修复。这也是冰雹猜想最为神奇之处。

       第七讲将介绍蝴蝶效应。

注:2019年有人说已证明了角谷猜想,但这个说法未见正式期刊发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角谷猜想 课程分享16 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