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收获的

假期刚开始看到新网师公众号发布的招生简章,高兴的不得了。之前错过了,所以这次一直关注着。但是有犹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预产期临近,对于未来抚养宝宝,有太多的不确定。于是向朋友咨询,生产那几天是否会有精力来完成听课及学习,好在朋友给予我鼓励。便整理好文章投稿,接着便是加入组织,买书,开始每日读书打卡。

了解到教育行走,也是在这个平台。一开始看到有学员分享到“互加”、“教育行走”,并没实践着去搜一搜了解了解。直到今天早上看到陈秀玉老师的分享,得知她同时也在“教育行走”上打卡,搜索之后简直像发现新大陆那样激动,看到这个平台的公益课程,便开始这篇文章。

截至目前,已经读完《教师阅读地图》和《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这两本书。离郝晓东老师的那种“啃读”的境界还差很远,但边读边在魏智渊老师《教师阅读地图》的指导下做批注,写感悟,比之前那种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收获太多!接下来按照魏老师所写,进行重读梳理。

《教师阅读地图》共七章,第一章之前先对本书做了整体介绍:如何使用本书。从四个方面展开: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对阅读的理解;本书的结构;本书的主要概念;如何使用本书。“根本书籍”、“知性阅读”等概念的阐释,之前我闻所未闻。从小没有培养起读书的习惯,大学虽学文学相关专业,但也无似八年抗战式的漫长阅读,寂寞阅读,以至于参加工作之后如人无手,每次备课总觉无力挫败,只好借助教参。可同时我又充满“野心”: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现实相距甚远,我便开始阅读。自认为也读了不少好书:一些畅销小说,如《摆渡人》、《追风筝的人》、《穆斯林的葬礼》、《霍乱时期的爱情》、《活着》、《岛上书店》之类,有专业方面的如《班主任工作漫谈》、《倾听着的教育》、《小活动大德育》、《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团体心理游戏实用解析》、《作文课的味道》、《黄厚江讲语文》,同时还有其他诸如:《万历十五年》、《康震讲李白》系列、《万历十五年》、《断舍离》、《城南旧事》、《原则》、《理性乐观派》、《思维的乐趣》等等。“读完,不叫读懂。只停留在概念中诠释,不叫读懂。若有所悟但不能清晰写出来,不叫读懂。”这是郝老师“早安新网师”所分享,这段论述刚好切中我读书的要害。之前,我只停留在读完,书架上的书也不少,并且每读完一本便会颇有成就感的来个“小仪式”:在书的末页写上读完的日期。而业务素养并不见提升多少,也会自我反思:是不是太功利了。读书嘛,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这样急功近利怎么行?所以一度出现困惑,究竟怎样的读书思考才可以迅速提升呢?有时别人问起喜欢哪些书,回想满架子已读过的书,脑袋却空空不知从何说起。这就是“读完,不叫读懂”,也曾慢慢地、反复的去品读、感悟书中所阐释的观点,但从未如魏老师所谈做批注,更不用提接下去的知性阅读,所以用时不能清晰的写出来,到实践中,更是不能指导具体行为。近些天依据书中指导读《教师阅读地图》和《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这两本书,才更清楚的明白具体阅读方法,阅读有感性阅读与知性阅读之别,也并非读完就行了,根本书籍是需要复读的,而复读与初读的任务又有所不同……以前虽也知道不能光读,还要写,但也只是模糊的概念。现在读着读着,不仅能联系到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批注,有所感悟之处还能书写几句,更是有了结构框架意识,不再局限于某页所谈。每个章节看完后会翻阅之前所读内容,思考下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整本书的结构。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夏天,我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