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周二
孩子课外班下课,在电梯里,他和一个同学有说有笑。
同学叹气一声,说,订错的作业比老师留的作业还多。
“谁让你错那么多的,你不会像我一样少错点。”
我瞅瞅孩子,这家伙今天难道情商不在线么?怎么说这样的话?没看见同学身后站着的妈妈已经开始一脸黑线了么?!
谁知孩子继续把情商扔一边了,又在那嘚吧嘚吧,“你长的太低了,是不是坐在后面看不见黑板下面的题呀?你比我还大呢,怎么才长这么高?!”
天呀,这孩子今天是要找打的节奏么?
好在电梯停了,我赶紧拉了孩子,催着他匆匆和同学母子打招呼,说再见。
出了门,我嗔怪孩子怎么这么不会说话。我说,这不像你的风格呀,你之前很懂得为同学考虑的,可为何今天显得这么张狂?揭人家短呢?
孩子说,“妈妈,你想多了。我们是好朋友,关系很好的,他不会在意的。”
我摇摇头,“也许你的好朋友说订错的作业多,是想让你安慰一下,或是能帮他在他妈妈面前开脱一下,说今天的题很难,让妈妈不会怪他。可你说的话,反倒让他妈妈更生气了。再者,人家个头高低,你又有什么资格评说?这话不是让人听得不自在么?你说,如果好朋友这么说你,你的感受怎样?”
孩子默不作声了。
而后又小声嘀咕着,“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说话可以随便一点。”
“那,那,我回家给他发个微信,给他道个歉吧。我还是想和他做好朋友的。”
“嗯”。我摸摸他的头。
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好朋友之间,说话做事可以亲密,但也不能随便随性哦。再好的关系,也是要走心维护的哦。
正好,今天看到这篇文章,关系中的一些不被注意的“雷点”,有时候,恰恰就是破坏关系的杀手。
笔记摘抄:摘自公号大大的世界小小的人大将军郭的文章《一个你猜不透的心理学秘密:他为什么疏远你?》
*细节杀死关系——晴悦
(换句话说,细节,也可以成就关系的哈)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求帮忙,挥霍的是别人对你的信任。
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人会一直等在原地随时准备着拔刀相助,那个愿意帮你的人,并不欠你的。
说这些小事可能显得矫情和小气,毕竟很多人觉得朋友之间不必计较这些细节,但杀死关系的往往就是细节,以及过分神化了朋友的能量和意义。
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面对的大多是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如果这些小事都处理不好,还怎么指望朋友能跟你肝胆相照?
*很多人都会感慨朋友之间越走越远,关系越来越淡,人际交往太累心,这些我都同意,有很多客观的因素在其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累心,是因为不走心。
一些你未曾留意的小事,其实都是关系覆灭的引爆点。
1关系需要回应
没有回应的沟通无法形成闭环,它变成一个关系里的缺口,不是下一次联络就能弥补的,只有人际交往里每一个打交道的回合完成度都比较高,关系才能不断维系且向前推进,卡在没有回应的缺口里,感情也只会停滞不前。
2小心“弱势心态
一旦有了弱势心态,就难免会仗着“弱”而变得自私,似乎因为自己弱,所有人都应该体谅自己,帮忙的“强者”更应该充分为自己考虑。
需要帮助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互相帮助也是朋友存在的意义之一,所谓的“弱”只是暂时,但仗着自己暂时的“弱”而放弃为对方着想,其实是打着“弱”的旗号,肆无忌惮的自私。
“为对方考虑”这个人际交往的基础,没有强弱区分,帮忙的人也需要让渡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利益,没有人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游刃有余提供帮助,那些哪怕给自己添麻烦也心甘情愿为你的人,同样需要被体谅被照顾。
“你弱你有理,他强他活该”这种道德绑架,是不会让人交到真正的朋友的。
所以,寻求帮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为对方减少麻烦,怎么样才能不让对方为难,怎么样才能让对方感觉付出和投入是值得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当中有个特别重要的“跷跷板原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跷跷板,想要它能一直动态的平衡和变化,是需要跷跷板两边的人都发力,互相帮助,彼此成就,低一时高一时,才是乐趣。
但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其中任何一方没有回应没有动作,另一个人就无法继续留在跷跷板上,毫无趣味和互动的关系很容易脱落。
所以给朋友回应、为对方考虑,本质上也是为自己考虑,你想得到多少支持和帮助,你想交到什么样的朋友,先想想自己的做法是不是配得上吧。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vtrIPGwv_lMZXGxmA7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