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差分模型理论讲解,以及配套的DID代码+数据,PSM-DID,多期DID代码和数据。空间双重差分(SDID)实现代码加数据,matlab以及stata代码均有,有详细的参考文献

双重差分模型理论讲解学习笔记(还讲了三重差分的原理),以及配套的DID代码+数据,跟着我整理的学习笔记学习即可快速掌握DID的原理以及操作的核心要义。另外还有多期DID代码和数据、空间双重差分(SDID)实现代码加数据,matlab以及stata代码均有,都有详细的参考文献哦!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购买哦,资料都是本人论文写作过程中学习并整理,可提供耐心的售后服务哦。

传统的双重差分(DID)作为政策效应评估方法中的一大利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内生性问题的困扰:政策相对于微观经济主体而言一般是外生的,因而不存在逆向因果问题。此外,使用固定效应估计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遗漏变量偏误问题。(2)传统方法下评估政策效应,主要是通过设置一个政策发生与否的虚拟变量然后进行回归,相较而言,双重差分法的模型设置更加科学,能更加准确地估计出政策效应。(3)尽管双重差分法估计的本质就是面板数据固定效应估计,但是DID听上去或多或少也要比OLS、FE之流更加“时尚高端”。

但是,在传统的DID中,一个经典的假设是个体处理效应稳定性假设(Stable Unit Treatment Value Assumption,SUTVA)。SUTVA最重要的一点是“处理组个体不会影响控制组个体”。换言之,在SUTVA框架下,总体中的任何个体并不会受到其他个体接受处理与否的影响。然而,这个假设在考虑到空间相关性时被打破了,或者说,当不同空间单元之间存在相关性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时,SUTVA不再成立(Kolak&Anselin,2019)。并且事实上,SUTVA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都不成立,而现有的DID类实证文章很少会考虑到这一点,并且Ferman(2020)指出忽略空间相关性将导致标准误被低估,从而夸大系数的显著性。于是空间双重差分SDID应运而生!

本资料空间DID stata代码主要借鉴以下两篇文献,其中文献1是借鉴了文献2。

1.双循环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分析(2021)

2.A spatial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on respiratory diseases(2016)

这两篇文献均做到了将间接效应进一步分解,不再是原来的平均效应,而是进一步分解为了处理组对处理组,处理组对非处理组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重差分模型理论讲解,以及配套的DID代码+数据,PSM-DID,多期DID代码和数据。空间双重差分(SDID)实现代码加数据,matlab以及stata代码均有,有详细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