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怂恿公车司机:情绪失控是多么可怕!

《一篇老文章》

很长时间以前,在吉林松原,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出租车相撞,有乘客受伤。有意思的是,在民警调取监控后发现,事件是因为两车司机因不让道而拌嘴,出租车拦截公交车,公交司机在乘客怂恿后直接撞向出租车。

事件一经报道,众说纷纭。

同为运营车辆的出租车司机和公交车司机,满身戾气,置全车人的性命于不顾,可谓大错特错。事件中,出租车司机无视交通规则,强行受阻后报复拦截公交车,要理论说理;另一位公交车司机就仗着所谓的“道义”,把公交车当成了碰碰车,说怼就怼,说碰就碰,虽然并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不影响法律上对二位司机行为的定性。

更有意思的是,真正在这场都市大戏中扮演主角的是一些看似手无寸铁的无辜市民。会看视频发现,车厢里应该不止一名乘客怂恿司机“怼他”,给公交车司机接下来的撞车举动“壮胆”,但这壮的不是什么胆气,而是戾气。

蛮横的出租车司机,“不要命的”公交车司机,再加上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乘客,发生在松原的这起交通事故,虽然从结果上来看并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无论是从主观恶性还是从社会危害程度来说,都不该被轻纵。

前段时间出现的重庆公交坠江案,我写过一篇评论,但两者所表述的问题截然相反。在重庆公交坠江案中,我们希望众人在看到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时,在看到不公平、不正义的行为时,能够敢于并勇于“出手”制止,防止事件恶性扩大化;而在这起案件中,我们看到的则是部分激进狂热分子的煽风点火和两位司机的不冷静。

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抛开众多深层次的原因考究不谈,群众怂恿就是这次矛盾冲突的根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八回:“先都等情慌,与蒯得商议,怂恿士谷、梁益耳等作速举事。”这里的“怂恿”显然和我们理解的意思有一定程度的出入,原词的意思是“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本是中性词,经过数百年的演化,现在则用于贬义。

其实,类似的事件有很多。

电影《老炮》里面有一个片段:六爷的扮演者冯小刚路过一栋大楼,楼上有人想跳楼,楼下围满了“看客","看客"中有不少在煽风点火,说“他就不敢跳”、“你丫到底跳不跳啊?” 气得六爷当场破口大骂这些王八蛋。

都说电影源于生活。在这部电影上映不到3年后,距北京1297公里的甘肃小城庆阳,发生了一起与上述影视片段高度相似的新闻事件。19岁的甘肃女孩李某奕,遭老师猥亵,在哭诉无门后,苦于抑郁症的折磨,最终走上高楼,想要轻生。最终,在看客们“赶紧跳啊”的起哄中,女孩绝望地从8楼纵身跃下,在坠地的那一刻,有些“看客”甚至鼓起了掌。一夜之间,刷屏网络,人神共愤!

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无端怂恿就是矛盾冲突的根源。

而作为企业而言,类似的行为也并非少见。管理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虽有刚性的制度和完美的体系,但我们更要清楚拥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才是核心要义,观察的角度、理解的能力、说话的艺术、聆听的技巧,无一不左右着事件的发展方向。甚至是一个无关人员的一句无关痛痒的挑逗之言,均有可能让置身事内的人大发雷霆,如果没有合适的纠正,就有可能演变成为另一次冲突。

其实,我更希望的是,当再一次看到所谓的“纠纷事件”时,你不要变成那个明明目睹了有人陷于困境,却甩头走开的冷漠路人,更不要变成怂恿暴力的参与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乘客怂恿公车司机:情绪失控是多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