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与西方魔幻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国的神话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等口碑佳作不少,里面或是惩恶扬善,或是警示众人,亦或是反讽世间,都让人记忆深刻。于是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神话传说往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们的产生都是伴随着强烈的民族情绪和时代特征。例如,《山海经》记载的“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故事就是上古时期原始农耕文明的单纯表达,很多自然现象都被赋予神话色彩,来表达他们敬畏自然,感恩馈赠的美好愿望。

而中国神话故事被历朝历代演绎下来,又经历了各种色彩的渲染。 夏朝以前,中国神话仿佛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好比基于传说而加以润色的野史,自夏朝出现,世袭制开始时,神话的定位就好像找到了一种归宿,当原始农耕文明开始进入部落世袭制这种体现着正统与私心的轨道中时,中国的神话故事也悄然围绕在神秘的华夏之主左右。 曾几何时,神话色彩常出没在帝王家,用来渲染帝王的身世背景和阶级地位。例如伏羲氏是母亲华胥氏在雷泽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有了身孕,怀胎十二年出生的;而史书记载黄帝“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间接证明了黄帝有帝王面相。与之类似的还有《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对项羽说:吾令人望其(刘邦)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后来刘邦果然就成为了汉高祖。就连《三国演义》开头的石碑断裂,也都有神话的影子。

 关于神话,中国实在是元素太多。小到占卜、献祭、预言、大到点金、化形、飞天遁地…..,实在是不胜枚举。其实这些都属于后人杜撰,神话故事中多少都会包含人的主观因素。真正纯粹志怪的《山海经》中记载的最为奇异,但仍旧不能摆脱人为因素。 不论是古今中外,神话的出现往往代表着人的诉求,纵使有文化鸿沟,然而人的本性总是殊途同归的。仔细研究下来就会发现,中外神话中也有相同的元素。

 山魈与哥布林

倘若说起中西神怪中有一类小型精怪,他们没有超自然的力量,弱小但又凶狠,那么中国的传统精怪山魈则是言之有名。山魈最早出现在《山海经.海内经卷》: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现在看来山魈其实就是山里生长的一种灵长类动物,它们凶狠好斗,还吃人,每年还会成群结队下山来袭击人群。《神异经》记载人们“燃爆竹惊山魈”的传统,即有可能山魈就是传统民俗“年兽”的原型。

 哥布林在西方神话中也与之类似,哥布林身材矮小,面容丑陋,尖耳毒牙,同样凶猛好斗成群结队。虽然有着种族差别,它们的根本属性都是一致的,即都是“洪水猛兽”。但有点区别在于,哥布林经常被改造成瘦小幽默的精怪,比如“哈利波特”中,哥布林就是巫师银行古灵阁的员工。而且在诸多游戏中常被用作游戏主角闯关刷副本的战五渣,令人忽略了它们的邪性。

山魈居于山中,哥布林住在密林。他们都是每年定期刷新,袭击人群的精怪,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山魈与哥布林都代表着人类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博弈,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成王败寇,生存下来的人类自然会把以往的猛兽都化为有些邪性但只会抱团的山魈和哥布林,以此来彰显人定胜天的信心。

 夜叉与吸血鬼

论及等级较高的神怪,中国的夜叉与西方吸血鬼则可相较。夜叉与僵尸类似,但僵尸出现起码在明清时期了,在袁枚的《子不语》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最为详细。 二者都拥有一些超常属性,比如飞行,格斗,最重要的是吸血。夜叉起先不是中国本土鬼怪,它是跟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佛教,阴间等均有传说。夜叉在佛教中起着震慑信徒的作用,佛教主张人们心存善念,相信因果,心怀鬼胎的人会被夜叉抓走吃掉,目的是为了巩固佛教的地位。

吸血鬼在影视作品中常以冷酷忧郁的形象出现,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德古拉伯爵”。吸血鬼通常长着大蝙蝠一样的双翼,以及长而尖的一对牙齿。中世纪的西方拥有对现代医学的渴望和与之不匹配的医疗技术。例如十七世纪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夺去了千万人的生命。在对瘟疫的白色恐怖之中,吸血鬼的形象逐渐完善。在当今的影视作品中,吸血鬼的形象又被重做,例如暮光之城等等,吸血鬼被赋予了人的浪漫情怀,逐渐淡化了恐怖因素。

千年应龙与史矛革

曾有人提出过中国的龙与西方的龙之间的差异,但是中国对于龙的概念却是广泛而不统一的。如《山海经》中记载,文化四象中的“青龙”:蛇身,麒麟首,鱼尾,鹿角,最符合现代人对于龙的模型。而还记载了一种叫做烛龙的龙,名叫做烛九阴,人面蛇身,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在《盗墓笔记》中有提及。《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了一个龙叫应龙,龙五百年为蛟龙,千年为应龙,可以知道应龙是龙的最高阶。此时的应龙有双翼的,可以兴风雨,发洪水。这一点与《魔戒》中的恶龙史矛革是很像的。不同的是,史矛革是魔戒中的大反派,而且喷的是火。关于这两个物种,中西方在模型上高度契合,并且水火属性上异曲同工。

 应龙是黄帝的部下,应当是绝对的正派,史矛革则是大boss一样的存在。自古以来,西方就有骑士勇斗恶龙的传说,左不过都是史矛革这种形态,龙在西方世界中印象不是很好,在《驯龙高手》中才看到中立了,但这一点与我大中华的龙图腾是对立的。

由此可以看出,龙在我国被绝对崇拜,在彼岸便是恶魔典型。不论如何,龙文化在双方之中的分量不可谓不重,对于龙的善恶解读亦可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价值观之间的分歧。 中西神话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共通的,特别是在神话的象征意义方面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那么同样是神话,为什么中国神话在电影方面进步不大呢?比如托尔金的魔戒系列早已经搬上大荧幕了,其视觉效果不可谓不出众,令人荡气回肠。同水准的魔幻题材电影在国内还是没有。 原因在于观众的观影趋于感性,即便没有深刻的内涵,宏大的场面和精彩的内容一样可以让人喜爱。毫无疑问,不论是《十诫》还是《魔戒》,气势恢宏,场面壮阔,部族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很对当今观众的胃口。

 中国相应的神话题材也很多,但是像逐鹿之战这样的传说太少,虽然有素材却鲜有人可以充分利用,技不如人是一方面,再者就是中华神话作品要么浪漫,导致很多导演投机取巧将之作为情感题材,屡试不爽;要么原型诡秘夸张,难以复刻,无人敢冒风险,范冰冰主演的《封神传奇》就是失败的例子。还是希望中国可以完美把握这种甘之如饴的文化奶酪,早日实现电影文化上的自信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神话与西方魔幻之间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