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项链》:狂热的虚荣心不可憎恨,无处安放的欲望才是悲哀

重读《项链》:狂热的虚荣心不可憎恨,无处安放的欲望才是悲哀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讲述了一个极度爱慕虚荣却没有办法进入上流社会的美貌女子玛蒂尔德的悲剧故事,她为了参加一个小职员丈夫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教育部的晚会,找她的有钱的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却在晚会上大出风头之后丢掉了项链,然后付出了十年的辛苦才还清债务,而自己也从年轻貌美的女人变成了粗壮耐劳的穷苦人家的妇女,最后竟然得知当年的项链是假的。

以前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只觉得玛蒂尔德活该,觉得她罪有应得,认为我们要把自己的虚荣心控制好,这一次重新读它,更准确地讲是讲它,我忽然就意识到:狂热的虚荣心不可憎恨,无处安放的欲望才是悲哀。玛蒂尔德是时代的牺牲品,玛蒂尔德的悲剧让我看到的是小人物在大环境下的无可奈何无力反抗,只能听天由命。

小说的开头就说这是因为女子原就没有什么一定的阶层或种族,她们的美丽、她们的娇艳、她们的丰韵就可以作为她们的出身和门第。她们中间所以有等级之分仅仅是靠了她们天生的聪明、审美的本能和脑筋的灵活,这些东西就可以使百姓家的姑娘和最高贵的命妇并驾齐驱。 这些话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社会传达给玛蒂尔德的信息是:女人是商品,女人的美貌就是她最大的价值,女人本身是不独立的,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起源就在这里。

在小说中的社会,女人是不独立的,社会也没有给女人独立的途径。所以,尽管玛蒂尔德有那么多狂乱的梦想,那么多无法表达的愤怒,她想到的实现梦想和摆脱现实处境的唯一出路是使一个有钱有地位的男子来结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也就是说玛蒂尔德要过上富裕生活,要么出身在富裕家庭,要么嫁给有钱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即使在了骇人的债务后,她们还债的方式也只能是:他们辞退了女佣;搬了家;租了某处屋顶底下的一间阁楼下。她开始做种种家务上的粗硬工作了,厨房里可厌的日常任务了。她洗濯杯盘碗碟,在罐子锅子的油垢底子上磨坏了那些玫瑰色的手指头。内衣和抹布都由她亲自用肥皂洗濯再晾到绳子上;每天早起,她搬运垃圾下楼,再把水提到楼上,每逢走完一层楼,就得坐在楼梯上喘口气。并且穿着得像是一个平民妇人了,她挽着篮子走到蔬菜店里、杂货店里和肉店里去讲价钱,去挨骂,极力一个铜元一个铜元地去防护她那点儿可怜的零钱。从这些描述里我们知道,他们的还债唯一的方式就只能是省钱,而不是赚钱。

那么,为什么玛蒂尔德从来没有过赚钱的想法呢?通过自己的工作去实现自己过上富裕生活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去还清那一笔巨债,不是看上去更简单的方式吗?为什么呢?纵观全文,玛蒂尔德没有过一丝一毫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因为社会上没有这样的事情,至少对玛蒂尔德这一阶层来说,没有女人去工作赚钱。由此我们还可以推测,当时的社会应该是没有提供像样的工作机会给女性的,就是那种可以让女性发展自己,甚至是跟男性一样的工作机会的。

所以,社会给了玛蒂尔德梦想,却只提供了一条通往梦想的窄路甚至是歧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可恨,给了她梦想,却没有给她让梦想实现的健康土壤,让她的欲望无处安放,这样的现实才是让人感到可怕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项链》:狂热的虚荣心不可憎恨,无处安放的欲望才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