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8月9日,Becomewiser发布了第1篇文章。距离上一次发文也过了1170天,那时公众号也不是这个名字。
重新提笔的想法萌生于19年初和好友的聊天,她告诉我谷歌上搜索pv、uv,排名第一的就是我知乎回答。
而这个回答以及其他的基础总结类的文章,即使断更3年仍旧把公众号关注提升到了500。
虽说有些迷惑,却也让我开始考量自身的所思所想是否具有价值。
而真正让我决定重启则来源于一次产品线下交流,那时的我没办法很好的描述论点,我的论据、论证方法都经不起推敲。
我有些受不了自己的愚笨了。
所以,决定要沉下心来思考和学习,再通过文字让思绪更加凝练。
01 关于数据
重新运营的日子,多多少少也攒了一些话。也许会是经验,也许只是故事,这一次就不讲逻辑了。
1)关注
公众号关注,经过了523天艰难的爬到了2377人,这段时间里最佳的新增关注方式来自于转载,其次是发文。
数据峰值在19年10月24日,那天净增了91人。原因是51CTO技术栈转载了文章《浅谈知识体系》,阅读量截至目前是7732,由阅读转关注的比例约1.2%。
取关最高的那天是19年8月4日,没有建立起信任,前1天还发了几句没有营养的话。
2)阅读量
站外阅读最高的转载文章为《浅谈如何搭建知识体系》,发布于腾讯技术工程。
站内数据表现最好的是《数据分析应学习的逻辑思维与分析方法》。而知识体系一文发布时间晚了4个月,随着时间推移数据表现也许会后来居上。
至于说个人最喜欢的文章,反而不在榜上。《A/B实验,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写的吃力却也游刃有余,讲述的也较为全面、清晰。
当然更主观的原因是,选择了喜欢的照片作为文章封面,而附带的PPT逻辑、结构、排版深得我心。
影响阅读的因素也做了几次AA实验,在不考虑长尾流量的情况下,非图文和图文的打开率区别不大,数据表现上是14%,只能说平平无奇。
而如果进行多平台、社群投放,再加上及时性的转载,文章的平均阅读可以达到1000/篇,就关注基数来看,还是能够稍微骄傲一下。
3)荣誉
荣誉上,主要还是来自我鹅KM的认可。
在20年7月1日起,我将10篇文章发布至腾讯KM。其中9篇入选KM好文,3篇入选了KM头条并入围了KM知识奖,可惜最终没有任何一篇获得该奖项。
收获的惊喜是:《浅谈知识体系》获得了《2020年腾讯技术工程十大热门文章》TOP2,也算对我舍弃计算机专业投身产品有了些慰藉。
02 关于风格和选题
1)风格
也许你想象不出来,我以前擅长写的是记叙文。现在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都干燥得不行,耐下性子阅读的盆友们,一个瑞斯拜表达不完我的感恩之情。
其实我也知道标题浮夸一些、内容角度切换一下、文末加个公众号关注二维码都能让数据更加好看。一直拒绝改变的原因,还是觉得自身浅薄。
不敢为人师,只能言“提高”、“进修”、“思考”、“思路”。如果说,标题稍微有些骗流量,要么是广告,要么是我的运营朋友们受不了我了。
2)选题
19年的专题是《产品能力模型》,缘由是温故、知新。其次虽说自身并非良币,但也希望年轻的朋友们看到的东西能够稍微真实、扎实一些。
20年的专题《用户运营》和《B端产品》源于日常工作,希望自己能知行合一。
至于说21年,大概会试着把视野放得也更远一些,不再局限于产品,去多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看看世界。
03 关于尝试
1)社群
创建之前犹豫过很久,我始终无法回答社群的作用是什么?工具?社交?亦或是知识?我很害怕社群变成流量池、变得沉默。
上车的缘由主要来自于读者朋友们的诉求,PMCAFF的转载使得我微信好友量激增,那几天一半以上的朋友都会咨询是否有交流群,懵懂的之下也就发车了。
但现在看起来社群的生命还能延续较长的时间,创建了8个月,人数也达到了236人。而5月份至今,有人说话的天数比例达到了66.6%。
在思考社群的价值时,第一个尝试及被放弃的是“时事早报”,原因是:差异性弱、信息源少、专业度不够。
第二个尝试并放弃的是纯粹的文件分享,当时设想我能否成为信息的过滤器,提前的划好重点去解读报告。但实际的反响平平,甚至会给朋友们造成压力。
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我的过滤也是错误的选择。
第三个是引进KOC,因为社群活跃的根本还是人。
第1层含义在于KOC,首要是群主,其次是其他专业程度较高或不同领域的作者或群友,追求的是专业程度和多样性。
第2层,则在于成员的数量,用基数解决高频的问答诉求,加大提问者被回应的概率。
曾经开设过2群,但受限于发文速度,增速一直未达预期,2群的沉默天数比例过大,遂合并至1群。
第四个举措则是群周报,8月17日截至目前,周报发布了13期,知识导航的记录条数也达到了173行。
其信息来源于个人或者群友的分享,择优也会选入群的知识导航。类型会分为:文章、文件、工具、书单,另外还会有一些内推资讯。
核心目标是避免碎片化信息,微信群的消息冲刷很快,让错过的朋友也能知道上一周发生了什么。
其次是希望信息有所沉淀,再往后就是鼓励分享了。让分享者的名称外露,希望给予分享的朋友多些认同感,也给作者朋友们多1次曝光的机会。
搭配群周报的工具还有腾讯文档、知识星球,腾讯文档便于检索,而知识星球则是周报的另一种呈现形式,相比群聊天也更便于回溯。
2)线下分享
20年参与了第一次对外的线下分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线下作者分享会。
在这里必须强烈感激Aria,对我的指导以及不放弃。同时,也强烈感激筹备分享会的同学,还有给我录了2个视频的三心。
分享的内容,是前文所提到拿到最多荣誉的《浅谈知识体系》。
不喜命题作文、性子慵懒,外加10105的工作压力,让5天内写完文章变成了绝望,更遑论PPT和准备presentation了。
那1周每天12点开始写作到凌晨3、4点,每天都和Aria说想要放弃。但又担心会给造成很多的麻烦,于是又再逼迫自己完成挑战。
在deadline前匆忙完成文章初稿和PPT,已经没有任何时间准备presentation了。
到了现场,紧张加上底气不足,大概只花了15分钟就干巴巴的把PPT念完了,差劲的效果也让我愧疚至今,也再次给辛苦的运营童鞋说一声抱歉。
但无论如何,尝试新事物,克服障碍、爬过高山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写在最后
“我承认,在我生命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人物,他们中的每一位,对于我的成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一天能和他们对话,我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
20年最欣喜的是结识的读者朋友们和自身的成长速度。
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可能又断更了。工作忙碌,性格惫懒同时发生在我身上,确实蛮想逃避的。
但还是想继续保有与大家对话的资格,所以需要更努力的成长,不拖后腿也尽量不让大家失望。
所幸20年交出的答案,自己应该能打19年的3个我,愿21年能够继续保持。
最后,再次真挚的感谢朋友们,也道一声迟来的: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