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不让他们操心。他们喜欢孩子听话,遵从他们的想法去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
他们以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经验来标榜孩子,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
他们不考虑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思想。
他们以爱的名义捆绑孩子,总会说,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你好,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乖巧和快乐的孩子,大多数父母选择了乖巧。
电影《狗十三》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经历的成长之痛,变成了爸爸眼中的乖孩子。
01
爸爸以爱的名义是强加给孩子,根本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李玩初中生13岁,父母离异。爸爸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个儿子。
爸爸生意繁忙,很少有时间来照顾她。李玩住在爷爷家里,两位老人对她溺爱有加。
李玩喜欢物理,老师让她爸来学校劝她改为英语兴趣班。老师的意思是她英语她底子薄,各科成绩可以,报兴趣班可以提高班级名次。
李玩不想改,嘴里说是,站在那里不动。
爸爸不管不顾拿起笔直接给她改了兴趣班。
李玩生气跑开,爸爸说都是为了她好,等她大了就明白了。
爸爸拿钱想哄她开心,李玩继续不理。爸爸说自己很忙,休息不好还要一大早来学校给她报名。
做父母的是不容易,但是不能以爱的名义捆绑孩子。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喜好,而不能以大人的角度来标准孩子怎么做。
他们总是我也是为你好,而扼杀孩子的爱好,替他们安排好人生的路。孩子是他们的提线木偶,人生被他们安排。
孩子不听话反抗,父母却说孩子不识好歹。
02
李玩的爸爸平常工作很忙,又有了新的家庭,没时间照顾她。
为了弥补,他给李玩买了一只小狗。李玩慢慢的喜欢上它,给它取名爱因斯坦。
爷爷给她买爱吃的螃蟹,弄丢了狗。继母给她买了溜冰鞋想让她忘掉丢狗的不开心。
她回到家,家里人瞒着,还是她发现家里只有狗绳。
爸爸让她体谅爷爷,年纪大了,追不上狗。
李玩跑出去找狗,哭得撕心裂肺。
大人觉得不就是一个小狗吗,至于发那么大脾气。在李玩的心里,那不单单是条狗,是她的玩伴,是她的心灵寄托。
大人看她一直找狗,闷闷不乐。继母找一条和爱因斯坦相似的狗,告诉李玩狗找到了。
家里的人都说那条狗是爱因斯坦,只有李玩据理力争,那不是她的狗。他们睁着眼睛说瞎话,糊弄李玩。
李玩不是非要爱因斯坦,实在找不到也没有办法。她生气的是他们合伙骗她,拿一只狗来冒充。
她要的是他们能够理解她的心情。大人犯错给孩子认个错有那么难吗?
如果他们能真诚的给她道歉,理解她的感受,她不会这么委屈,这么难过。
03
奶奶看李玩晚上没回去,担心她,那么多年没出过家门的奶奶去找她而迷路。
爸爸看着回来拿着酒瓶的李玩,怒火中烧,把她推着,扔到车里。
奶奶找到了,爸爸像疯了一样,让她大声给爷爷奶奶道歉。李玩想逃到房间里,被爸爸拎小鸡一样拎出来,对她拳打脚踢。
爸爸用暴力解决,用武力逼迫李玩说不会为了狗而闹了。
爸爸打完李玩之后,告诉她要理解他。他最近生意烦,她也不省心才打她。
爸爸让她懂事,乖一点。
打她是为了她好,让她理解,李玩只能顺从。孩子需要的不是暴力,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父母打孩子,只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弱小不能反抗,只能承受。
爸爸是爱李玩的,只是爱她的方式不对。
大人喜欢乖一点的孩子,只有这样才不会给他们添麻烦,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
孩子学得乖了,也是因为懂得了察言观色,顺从父母的意见,失去自我。
父母开心了,孩子却不快乐。
04
爸爸答应带她去天文展览。爸爸那天正好有个饭局,李玩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爸爸只顾客人谈天说地,根本没有要走的意思。
李玩几次表现出不耐烦,想让爸爸走。客人也查出来异样,爸爸每次都说没事。
爸爸不知道李玩不喝牛奶,一喝就吐。他倒红酒,让李玩敬客人。他答应李玩去看展览,却对客人说,地上的还没弄明白,就去看天上。
李玩错过了看展览的时间。
李玩同父异母的弟弟昭昭,用棍子戳狗,被狗咬伤。李玩接受了冒牌的狗,和它建立感情。
爸爸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把她的狗送到饭店,要杀了它。
无论李玩如何苦苦哀求都无济于事。李玩又像疯了一样,每个饭店去找,却没有任何结果。
她被保送高中,爸爸问他有什么要求。她要去找回来她的狗,狗却绝食而亡。
她不哭不闹,对爸爸说了一句谢谢。
在酒店,一群人给她庆祝,一位叔叔给她夹狗肉,一家人都面面相觑,她却笑着说谢谢,大口吃下。
她已经学会了放弃自我的想法,顺从大人,为了满足大人的开心。
她表面上有笑容,内心并不快乐,成长为她不喜欢的模样。
李玩即使遇到了爱因斯坦,也只是告诉自己幸亏狗没有扑过来,不然她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她只能事后躲在角落里哭泣,委屈自己承受。
她成长的代价是没有了自我的思想,没有快乐,戴着面具生活,被生活抹掉了棱角。
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乖巧和懂事,是他们放弃自己的想法,为了取悦大人做出牺牲。
他们无力反抗,慢慢顺从,磨平了自己的棱角,变得圆滑。
作为父母,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关心孩子,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支持他们。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