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1

格局源自于思考,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有时候还真是挺焦虑的,因为真正能好好思考的东西少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表达的平台,很多人用自己强大的逻辑以及贴近性的口吻说服了一大片的拥蹙者。单单看网上的那些大v或者公众号上动不动10万+的阅读量。文字似乎已经单单成了泛娱乐化的一部分,写出来的东西大多咄咄逼人和演讲词差不多,偏偏他们还能引经据典,将已经发生的成功学人物以及过去的国学文化相结合。一方面在diss他们一方面又在diss中满足着观众们种种猎奇的看客心理。而那些观点里的经典的确存在,但大多数的观众却尚未具备这样的阅读量,因此常常是一篇文章下来从一开始的清醒到最后已经要举大旗为这位大v摇旗呐喊了。至于内容的求证,自我思考这件事在这片至今神奇以至于还要继续神奇下去的土地上显的还是挺神奇的。


2

举咪蒙的例子来说,她的10万+是最初吃螃蟹并且不可复制的人,人们深深的热爱她不仅因为她会讲段子,而且还因为她将段子过成了生活,就像她的公众号简介一样:我不认识你但我懂你。是不是特别容易理解,前肯后否的句式。利落又不失温情。而在每一篇她的文章里她都始终贯彻着这个宗旨。她要理解的是这个芸芸众生啊,因此她会说:你们可以骂我,但不能骂我的粉丝。于是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图片发自App

然而其实深思一下,她的这句话意思其实应该是你们可以动我,但不能动我的钱包。可笑的是因为一种缺失心理的满足大家都成为咪蒙忠实的教徒,动不动网上一片撕逼。这大概和天龙八部中星宿老仙出场的样子差不多“星宿老仙,法力无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3

然后便是遇上什么反对的就是一场撕逼战。不过说到撕逼,另外一些公号的10万+的大v们就是靠着他们成长起来的。这些拥蹙者在关注自家教主的同时不会忽略那些diss他们教主的人,于是这些人通过自己有逻辑有理论的文章直接撕逼这些教主,大到几千万粉丝量的圈内明星,导演然后是这些大v们。反正有什么热点只要不踩政治雷线直接上去就蹭。蹭的好的转眼新浪给深红大v,公众号破10万+这些人他们的特点是靠着强大的逻辑理论常常说出一些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术语,比如“某某主义”一旦你不理解,这事就神奇起来了,就算一时你忍不住好奇心去问度娘,得出的解释只能是越来越高大上,本来人们对于权威都有着盲目的迷信。而这些都只不过是精英阶层给观众制造出的想象,想象之所以能存在不过是因为别人相信了它而你又因为别人相信了它所以相信了它,最后还去说服别人相信,最后大家都活在想象里。其实说到底,“嘴上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而这时代最好卖的文章不过是心灵鸡汤和撕逼大文。这撕逼的对象还一定是有粉丝基础的典型热点人物。热点人物比如最近有新电影出来的冯小刚,好口碑和双票房这事是大众基础,而唱反调和diss电影本身和冯小刚本人就是市场了。而长期被diss人物就比如郭敬明、咪蒙这些人,本身自带话题流量。又都是能撕的。如果集结成一本书,大概能出一本《郭敬明撕逼PK全集》,哦不,在市场上的应该是《那些年,郭敬明和那些大v们的相爱相杀》。靠diss这事成功的不少,而区别就在于diss的有没有水平以及能不能被大多数人认可。被认可的差不多都是吸粉的大v了,如果不是那也是在成为大v的路上。   


4

碎片化的阅读时代,造成思考单一化。又因为思考的单一化造成了碎片化的市场。所以世界就成了一个圈养场,看懂公式的跳脱出来开始活学活用,看不懂则成为他们的拥蹙者。乔治.奥威尔早在1945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动物庄园》中窥探了社会的一切。他说,生活比自由更复杂。所谓人人生来平等和自由本身就是一个病句,之所以成为一种普世价值就是因为有一个最强大的国家以及国家中的精英份子相信了它,然后人们基于这种想象相信了它,最后成为了普世价值,但要回到源头似乎谁都无法解释。因为人人平等,但总有人比人人更平等。

图片发自App

作者:梦三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劈柴院

转载请联系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