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茅盾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他在五四运动时期积极投身于新文学运动,介绍翻译了国外大量文学作品。他非常欣赏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我一样喜欢托翁。他认为托尔斯泰以他惊人的艺术力量,表现了宏大的社会生活,用复杂的结构、纷繁的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俄罗斯的生活画卷。在托翁的影响下,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子夜》就孕育而生了。矛盾先生也想极力刻画出托翁笔下的恢宏胜景,他的《子夜》便大规模描写了中国的社会图景,力图揭示中国社会革命整体的面貌。

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他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相媲美的杰作。大教育家叶圣陶也夸赞这部作品学术性与艺术性并举。

《子夜》的原名叫做《夕阳》,改为《子夜》这个书名,真是恰到好处。明朝文坛四杰之一的何景明曾在《待曙楼赋》中云:

“於是子夜既逾,寅晓将发。”

子夜就是半夜,寅晓相当于凌晨三五点钟左右,子夜已经过去,寅晓将要到达。子夜比夕阳更加黑暗,却比夕阳更加接近日出与光明,书名改得更加充满希望与乐观精神,即便当时社会正处于伸手不见五指的半夜。

上个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当时的中国社会局面复杂,政治局面黑暗,政府腐败,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的企图已显端倪。在那个时代,社会上激烈地讨论着“民族资本家到底能不能救中国”,茅盾先生就用《子夜》中男主人公吴荪甫的故事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部长篇小说是以主人公父亲吴老太爷的丧事缓缓推进的。吴荪甫带着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乱来到上海,他的父亲是一个满脑子纲常伦理的地主,为吴荪甫一开始的发家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吴老太爷思想迂腐陈旧,看到城里鬼魅式的汽车房子和那些不知羞耻穿着开叉裙子的女人,一时之间无法忍受,猝死在吴荪甫上海家中。在吴府办丧事期间,上海滩有名的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表面看起来是来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做交易。有没有,有没有很像电影《教父》的开头?

在此期间,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了吴荪甫的姐夫杜竹斋,希望他们可以和他一起聚集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高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生疑虑,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被赵伯韬劝服。吴荪甫和杜竹斋联合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大干了一场,这次行动得到了不少收益。吴荪甫就用这笔收益又和实业界的同仁孙吉人、王和甫合作办了一家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在他们的努力下,益中信托公司便成立了。

就在此时,工人罢工兴起,吴荪甫启用屠维岳来镇压工人运动。虽然屠维岳聪明伶俐、头脑灵活,但收买女工计划还是暴露了,工潮复起。屠维岳又心生一计,最终解决了工厂的困境。

另一边,赵伯韬因为占领了公债市场,跟他合作做“多头”的资本家的资产都被他占有。冯云卿是逃离农村暴动的乡下地主,他来到上海,地租断绝又怕坐吃山空,于是将资产投入公债市场,起初屡屡得手,后来在赵伯韬导演的空头多头大战中一败涂地,连唯一的女儿都败给了赵伯韬,人财两空。

赵伯韬竟然在吴荪甫资金短缺的时候,吞并他的公司,昔日的伙伴变成了今日的对手。在这样的争斗下,益中信托公司亏损了八亿。吴荪甫为了转嫁危机,开始克扣工人工资,工人再次罢工,益中信托公司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下走投无路。

吴荪甫又开始打公债市场的主意了,他原本是发展实业的,以发展民族资本为己任,他很反对赵伯韬他们做的这些见不得人的买卖,但为了生存,他也进入了公债市场的投机活动里。赵伯韬实力雄厚,吴荪甫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为了不被赵伯韬吃掉,他也干起了曾经反对过的公债多头公司,模仿赵伯韬,与反动军阀串通一气,贩卖军火,狼狈为奸,企图靠内战来发财。

在公债市场的最后决战中,他抵押了大部分资产全部用来做“空头”,孤注一掷,以求挽救自己。吴荪甫过于相信他的姐夫,但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倒戈到赵伯韬身上,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从表面上来看,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特别不完善,对金融的教育也很缺失。“做多”输得有限,赚得无限;“空头”相反,赚得有限,亏得无限。这本身就是一场不公平的博弈了,吴荪甫还站在了不利的一方。

从实质上看,茅盾笔下的吴荪甫聪明能干,有抱负,有野心,但是这样子的人依旧不能救中国,真是悲哀。他生不逢时,在中国二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下,世界经济大萧条,帝国主义经济大肆侵入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高中历史课本标题,我还记得……),手下的企业都在以失败告终。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始自终都是一个悲剧。茅盾先生不仅仅展现了商业与经济,更是生动刻画了人性与贪婪。

著名作家方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

“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而我们偏偏处在一个尘土飞扬的时代之中。”

茅盾先生曾写道:

“在命运的网里,人们的努力是不一定有怎样多的成效如所预期。可是这命运观又和自然派的命运论有些不同,这命运观里很含着奋斗不懈的精神。”

在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人们的生活是无奈的却也是努力的,渴望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尽管希望渺茫,但是只要努力就有成效。大有孔老夫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怆。

“伸手抓星星,即使一无所获,也不至于满手泥土。”即使够不到月亮,我也拥有了一身月光,因为身上的月光,让我与他人不同。想起日本导演北野武先生曾说:

“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我想这就是这本小说想要传达给我们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吧,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不努力就什么也没有。“为美丽的结局,我们要勇敢要善良。但不是够勇敢够善良,就能有美丽的结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子夜》: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