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玩具每家都有,就看你有没有发现

自从有了宝宝,我不仅会关注英语启蒙方面的知识,我还总是想着今天给她买点什么玩啊,明天给她买点什么吃的。

我在一篇关于早教的文章中,有说到成成对订购的巧虎玩具并不感兴趣。

除了去早教中心或者出去逛街之外,我在家该怎么跟他互动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成成其实并不需要我给她买什么新的东西。

她只是希望我可以在身边陪着他一起玩儿。

比如睡觉前,一个枕巾,一条被子,我们都可以玩很久很久。

我也真正理解了那句话:

其实,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和谁一起玩儿。


所以我今天跟大家推荐这样的一本书: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作者:金伯莉・布雷恩

豆瓣评分:8.2

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她认为控制,放任,贿赂,威胁都是教育孩子的错误方式,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满关爱,也更符合逻辑和人性。

一开始听到这个书名,我觉得很猎奇,市面上各类益智的、精致的、美观的玩具,难道都不是最好的吗?

我认识的很多家长从小就会给宝宝买各种玩具,家里也几乎堆满了玩具。然而他们发现,孩子只是在最初时玩一玩,即便是特别喜欢的也总会失去兴趣。

其实你知道吗,作为家长本人,没错,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让宝宝喜欢和沉迷。

作者在书中不仅讲述了情感引导的理论,并且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多个问题都给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实操性很强。


如果你正在煲电话粥,你的孩子在屋里跑来跑去,大喊大叫,你会怎么做呢,你是停下来对他喊,不要跑了,别喊了,快去写作业。还是当做没看到,只是跟电话那头感叹下,唉,小孩子嘛,然后换个安静点的房间继续聊天呢。

对于控制型妈妈和放任型妈妈,你是哪一类呢,他们俩谁做的是对的呢?

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是错的。

前者更倾向于让孩子都听自己的,觉得家长是权威,这样会限制孩子对于情感的真实表达,会让他们害怕表达感受,羞于表现。也许他的喊叫只是希望你停下来,不要打电话,看他一眼,陪他玩一会。

后者属于放养式,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可能对于家没有归属感,这在小时候表现并不明显,如果进入青春期他有可能就会在其他地方找到安全和归属感,比如毒品,性等。

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呢,作者提出了情感引导的观点,他是由父母,根据孩子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其内在情感的调动,家长要换位思考,从同情的角度给予孩子支持和帮助。

情感引导可以教会孩子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培养的孩子会更加坚韧,听话,善于表达。

它是尝试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当情况发生,比如孩子突然从秋千上跌落,我们要先判断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孩子的情绪出现恐惧害怕,我们要及时给予关注。反之,如果非常平静的站起来,我们就可以当做没有发生。我们不需要每一次都给予特殊关照,不然情感引导就变成了溺爱。

孩子生命的前两年你对他的关注和爱护不仅影响他的现状,还会对他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婴儿期,孩子更喜欢去模仿大人,也因为如此,你对他的爱更能帮助他学会去爱别人。

但是这也不是说我们要无时无刻的陪在孩子身边,毕竟育儿是世间唯一无法辞职的工作,是无条件的爱。作为妈妈,我们不是超人,我们工作中,生活中会有压力,会疲惫,如果我们带着负面的情绪和宝宝相处,是非常不利于儿童成长的,暂时的放松会让你用更好的状态进行情感引导。

所以我们也要寻找帮手,比如家里的老人或者靠谱的托管中心,给自己适时的放个假,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和伴侣重温二人世界。

很多妈妈会因为宝宝的出生而忽略爸爸的存在,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有爱的家庭氛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你家有宝宝,或者你还是个准妈妈,那我建议你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他可以帮助你做一个温柔美丽,不吼叫的妈妈,也将帮助你培养一个人格健全,善于沟通,懂得爱的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玩具每家都有,就看你有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