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油”这四个字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武汉加油

01

昨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叫《武汉莫慌,我们等你》,很多人在视频下方评论,说自己看的热泪盈眶,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这些天我们听到、看到最多的四个字可能就是“武汉加油”!

武汉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大家不仅积极关注疫情的实时动态,还自发捐钱捐物,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为武汉加油”的精神。

那为什么大家会如此投入呢?

“武汉加油”这四个字背后到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

今天柠檬就来跟大家说说。

02

其实从纯理性角度来说,武汉与我们大多数人生活都无关,你对武汉这个地方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热干面”,你并不了解它,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无论你是不是武汉人,你内心都会激起对它的关心,而且是控制不住的。

这种力量其实就是社会同情!

它是同情的一种,我们首先来看下什么是同情: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同情是个体所具有的易于、愿意并且能够对他者处境、遭遇或情感状态产生同感的心理状态或态度倾向。

而基于同情对象的不同,同情又可以分为“个体的同情”“社会的同情”和“人类的同情”。

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理解:

社会同情就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共同遭遇或感受在情感上所发生的共鸣,它是一种比较复杂、高级的同情类型。

个体同情人皆有之,但是它一般只局限在一个范围狭小的圈子里。

我们容易对亲近熟悉的人产生同情,但是社会同情则不同,就比如此刻,你没在武汉生活过,也没有亲朋在武汉,甚至不了解武汉,但是依旧会对它此刻的处境产生强烈的感同身受。


社会同情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它是民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理解的条件,社会责任的基础,也引导着人们的积极社会活动。

这句话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

1 社会同情让我们更加团结

与汶川地震时情况类似,武汉疫情公开后,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武汉人民此刻得多艰难啊”以及“我能做些什么”。

这仿佛是一种本能,没有任何人说那就放弃武汉吧,没有人,所有的人力物资都在飞往武汉,大家喊的口号都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不抛弃不放弃!”。

这种基于同情的复杂情感让我们反抗那些无谓的分裂,转而积极投入救援,“一省包一市”政策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2 社会同情让我们更能理解

“坏的是病毒,不是人”这句话前几天刷爆了我的朋友圈,柠檬看到这句话非常感动。

其实面对病毒,是个人都会害怕,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过去,而这句话却恰恰反应大家不单单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去看待这个疫情,更是从当事人的立场去理解他们的处境。

患病的人大多数都是无辜被感染的,他们不希望被人歧视,更多被迫在家隔离的武汉人更不希望被别人带有色眼镜去看,我们此刻是站在武汉人,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说这句话,我觉得大家真的做的非常棒。


3 社会同情让我们更愿意投入

最近我时常被感动到,很多企业、明星带头捐钱捐物,很多普通人也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受困的人。

如果我们对武汉做不到感同身受,是不会采取什么现实行动的。

正是怀抱着这份社会同情,所以我们才会如此积极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希望大家可以继续抱有这样的社会同情,这样我们才会成为“更好的人”。

如果你想要收看文章开头提到的视频,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课堂】回复【武汉加油】就可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武汉加油”这四个字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