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傍晚,我在窗边看书,思绪总难以集中。小雨淅淅沥沥地落在顶棚上,铝合金窗上,啪嗒啪嗒地响着。远处传来蝉鸣,一阵阵“吱呀吱呀”,声音比平日里弱一些。
不给国家添乱,安全躲在屋里。如果除去担心,雨天看书,倒是一种难得,此时更觉珍贵。想起那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台风“烟花”来袭,上海这边的学校和单位几乎都停工,大喇叭反复宣传,让居民在家里躲避风雨。我偶尔看微信与抖音,在繁杂的快讯里,了解一些新闻动态。
昨天风很大,呼呼地刮着,不时能听到哨子似的呼啸着窜来窜去。雨水一直在下,时大时小。夜里入睡时,还能听到窗外的风雨声。
今天也在刮风下雨。上午吹着阵风,楼下的一片竹子,甩着翠绿竹叶左右摇摆。下午,风雨小一些。此刻,窗外树叶轻轻摇动,小雨落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烟花”比预料中来的轻,绕道而走,让人心里多了一份宁静和感恩。上海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每年几次的台风,都令人心惊胆战、严阵以待,又改道而走,使人有劫后余生之感。
提到台风、暴雨,总会心有余悸。
郑州千年一遇的暴雨,一幕幕刚在眼前发生。整个城市成一片汪洋,交通瘫痪,损失惨重。
灾难无情人有情,人们守望相助,一个个随手记录的镜头,让人看得激动,泪目。
母亲怀抱幼儿被大水冲走,人们从四面八方冲过去救起;地铁5号线,人们用绳索从水洞里,救出一个个被困人员;铲车犹如“诺亚方舟”,载着一群群受灾群众撤离;一排身穿迷彩服的军人,累得在大雨里躺倒休息……
无数人不顾自身安危,四处救人。图书馆、体育馆、酒店、包子铺……无偿提供帮助。无数的平凡英雄,无名之辈,感动着中国。朋友圈里流传着---“郑州,挺住!”“河南人,真的中!”
河南这次暴雨范围广,很多乡镇、农村都受灾严重,甚至有超过郑州的,还在继续抗洪救灾中。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灾情,人力、物力,奔赴、汇聚河南。
鸿星尔克濒临倒闭,却捐资5000万。网友们野性消费,几乎买空他家的网店和实体店。一夜之间,穿鸿星尔克成为一种新时尚。
还有蜜雪冰城、白象、贵人鸟……为河南捐款的企业,网友们疯狂下单他们的产品。再一次证明,“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他高高举起。”支持国货,我们这一次更加齐心协力。
善良,是一种双向奔赴。武汉支援河南,说是不忘救助疫情之恩;网友买空鸿星尔克,说是你敢野性捐款,我就敢野性消费,助你东山再起。
许多网红主播捐资、捐物,许多个人奔赴河南,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捐款,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爱心汇聚,聚沙成塔,生在华夏,我们同一个家。
我因家乡是河南,也得到一些上海朋友的慰问。谢谢朋友们的关心。我每天都和远在家乡的父母亲通话,得知他们平安,心里十分感恩。
我老家是河南的沈丘县,距离郑州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妈说,郑州暴雨时,沈丘也连着下了几天暴雨,田野里一片汪洋,玉米苗都淹死了。院子里也灌满膝盖深的水。
县里有一条大河,大闸泄洪,洪水滔滔而过。这几天天气好转,不再下雨,积水也就慢慢消退。人员都很安全,庄稼没了可以再种。
年逾花甲的母亲说,“现在真好!有手机、电话,抢救及时。这要是搁到过去,又发大水了,不知要淹死多少人啊!”
我很理解母亲的心情。我在沈丘长大,每年夏天最怕的就是暴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犹如世界末日,天地似乎成了水世界,任其肆虐。
不识字的姥姥,常常给我讲她过去的事情。那时候,遇到暴雨天气,雨水暴涨,河水决堤时,如万马奔腾漫过一个个村庄。人们只好四散逃命,往地势高的地方跑。腿跑不过水,就只能眼睁睁地被淹死。
几十年前,有一回发大水,姥姥村子里逃命跑来一群人,村人赶忙给疲惫不堪的他们一些饭。其中有位年轻女人,低着头不吃饭。
一问,女人大哭起来。家人不知怎么逃散了,她一人带着三个孩子逃命。眼看大水淹过来,只得丢掉几岁跑不动的二儿子;跑着跑着,实在拖不动了,又丢掉十来岁的大儿子;
跑着跑着,实在抱不动了,怀里几个月的小儿子也滑落水中。她一个人,不知怎么跑出来的。
那哭泣的年轻女人,望着身后的洪水,卷去三个儿子的滔天洪水,该是如何绝望。她的后半生,又该何样心情度过?
姥姥如果今年健在,应是百岁老人了。姥姥90多岁去世的。她讲到“发大水”的事情,恐惧和悲哀的表情,历历在目。
我和母亲一样感叹,身在今天的中国,是我们的幸运。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着时代与科技的福泽。
这几天,有一个文档,在朋友群里频繁转发。那是一个救命文档,谁需要帮助,谁可以救援,时间、地点、联系方式……无论在不在灾区,人们用爱心组成密密的网,打捞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网络,这张虚拟的巨网,真正联络起现实中的我们,托起芸芸众生。
刚才看到一条抖音,一位老大爷,在上游往河水里抛西瓜,一车西瓜顺流而下,送给受灾被困的下游人。
在天灾面前,人类如蝼蚁,是多么脆弱渺小。然而,朴实善良,守望相助,生命又是如此坚韧美好!
此刻不知说些什么,无数感动在心间,惟愿洪灾赶快过去,伤亡人员和损失少一些,再少一些。河南人,谢谢全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