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心》小记——抓住“印象”,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最近读完了叶圣陶、夏丏尊先生的《文心》一书,“这部书是用故事的体裁来写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每个题目都找出一个最便于衬托的场景来。”陈望道先生在本书序中写道,“写得又生动、又周到、又都深入浅出。”书中很多知识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玩味。

其中有一篇题目是《印象》,文中通过写游记的方法,教给我们如何去作文,如何抓住自己的“印象”,从而让文章生动有趣,更有感染力。

书中列举了游记的两种写法去说明描写印象是远胜过记叙的。

(一)走到哪,到达哪,看见什么,听见什么,一板一眼的记录下来,这是记叙;

(二)凭借“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犹如用画笔作画一般,这是印象的描写。”

那么哪种方法好呢?“单纯的记叙,就像是画一幅路程图;而如果能把印象写出来,就像画一幅风景画一样,而描写比记叙具有远胜的感染力”,通过这句话,以上两个方法立马分出高下。

那么如何去描写这印象呢,很多人在做文章的时候,经常用空洞的形容词,比如美丽呀、有趣呀、可恨呀等,但是这样并不能让别人体会到如何有趣、如何美丽、如何可恨,“对于别人也没有什么感染力”。

我们要做的是把如何美丽、如何有趣、如何可恨写出来,通过哪些方面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为什么得出了这样的印象,要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才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你的感受。

这一点就需要我们随时随地细致的观察,“收得真实的印象,用作描写的材料”。很多时候,我们有了这样的目的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观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物,从而也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

书中列举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作为例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明灭一词就很形象,描写光影之下的潭水忽明忽暗,很是逼真。“柳宗元的山水记本是古来的名篇,他差不多纯用印象的描写。”所以我们可以去读一读,找找感觉,学习借鉴一下。

其实不只是游记,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多形象的描写,尤其是对于人的描写,很多都很有意思。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曾描写过这样一个人:“那个戳我脊梁骨的人,竟然是班上身体最羸弱,面色铁青、五官浮肿的家伙。他穿着像是父亲留给他的破烂上衣,过于长大的上衣让人联想到圣德太子......他俨然就是一个白痴。”

一个让人讨厌的、并且认为是”白痴“的形象就出来了。虽然我自己不知道圣德太子长什么样,不过他们本国人应该是很熟悉吧。

诗经中的《硕人》一篇,描写庄姜的美丽:“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人曾评价这首诗“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视为绝唱”。

在古代和现代的文章、小说中都有很多描写景物和人物的例子,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和留意。

最后总结一下:描写一件事物要把自己的印象写出来,代替那些空洞的形容词;平时多观察和积累,留意自己对人对事物独特的感受;同时在读古今中外的文章时也留意那些好的描写,用来学习和借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文心》小记——抓住“印象”,提高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