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女,小心翼翼,一事无成。未来会好吗?

前几天我被安利了一部7月新播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豆瓣评分9.4,虽然目前只播出了两集,但已被很多网友奉为“神作”。大家在女主大岛的社畜生活中,看到了太多自己的影子。

社畜,是日本用于形容上班族的贬义词,这个词是“会社(公司)”与“牲畜”两个词语的合成词,专门用来称呼那些平时在公司里顺从地进行高强度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压榨的上班族们。

女主大岛,28岁,基层职场女性,是一个会察言观色的人,为了不破坏气氛,总是小心翼翼、忍气吞声。

产品宣传册被发现错误,主动出来背锅;

同事嫌麻烦不想做的工作,她总是照单全收加班到深夜;

明明带了便当,却不好意思拒绝同事外出吃午餐的邀请;

明明跟男朋友在同一个公司工作,却要配合他装作毫不认识。

······

大岛虽表现得逆来顺受,但是并没有办法控制这些事情对她情绪和精力的消耗,她思来想去,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最大的价值,竟然是节约——每天上班前关掉房间里所有的插座,一个月能省300日元的电费;在家里种蔬菜,这样就能自己做便当了。

长期超时工作、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迎合环境,最先失掉的是自信,人一旦失去了自信,就像被一个无形的玻璃罩罩住了,或许还能看到外面世界的美好,但是不敢再去争取,甚至变得麻木,不知道那些是能通过争取得来的。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到税务机关工作,她的单位特别讲究职级和尊卑,领导在的时候人人自危,生怕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被领导记在心里。再后来,见面的时候,我发现她多了一个口头禅—“对”,不管我说什么,她在接话之前会条件反射般先说一个“对”字。

“那天我吃了一个特别好吃的串,下次咱俩一起去吃”

“对,¥%¥%%……%……”

后来详聊才知道,她的单位,那些熬了多年、升职无望的老哥老姐们,都在混日子、还有大把多余的精力等着给这些年轻干事穿小鞋。在这种环境里,他觉得生活毫无希望,想跳出去,但年近30岁,毫无工作经验,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听到她的解释后,我特别惊讶,因为她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当年在尖子班都是中上游,出来找工作的话,不出两三年,肯定能够弯道超车。但是情绪的玻璃罩,早就让她失去了客观的判断力了。

人成长的过程,是希望和梦想逐渐消失的过程。孩童时代,在父母羽翼下成长,无忧无虑只管玩耍;学生时代,虽然多了课业烦恼,但不必为生计奔波,考个好成绩就能有“好学生光环”加持,对未来的构想可以天马行空;刚步入职场,开始体验烦恼,人际关系的、没钱的、工作压力的······但因为初生牛犊,依然觉得未来可期;但真正的压力,会在临近30岁的时候到来,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依然没有存款,目前公司职位没有上升的可能,就业市场也持续低迷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家中父母已经年迈,肩膀上的责任又重了几分······

与年少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同, 在这种最真实的压力之下, 很多人甚至连最起码的生存欲望都要耗费一份精力去维持。那么为什么不做出改变呢?改变谈何容易,对于心生改变念头但迟迟没有行动的人来说,之前的痛苦或许烦恼,但至少是舒适区,情绪的产生机制、生活的运转方式,都是十分熟悉的,即使遇到状况,也能想办法应付过去,这样看来,不改变反而更轻松些。而如果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意味着未来有很多难以预测的事情,也许会有更加不测的生活等待着自己呢?

即使有各种不满,人们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和安心。

《风平浪静的闲暇》促使女主做出改变的事件是,偶然看到同事的聊天记录,才发现自己在她们眼中一直是笑话般的存在,“我绝对不要成为大岛那样的人”。不小心听到男朋友和同事的聊天,才知道他之所以接受自己,只是因为“那方面比较和谐罢了”。这两件事情对大岛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是对她生而为人的彻底否定。经历了一次昏迷后,她决定作出改变,辞职、注销社交账号、搬家到村子里过起极简的生活。

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肯定都不像大岛这样逆来顺受,但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感弱得自动门都感应不出来的女孩,作出了我们都没有勇气做的事情。是啊,假如生活方式不是先天给予的,而是自我选择的结果,那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选择。

我们不妨把人生做一下切割,不管之前发生过什么,也不管未来将发生什么,这些或无法改变,或无法预测的事情,跟我们当下的人生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们总是被过去负累,为未来担忧,但这些除了增加我们的烦恼和焦虑,毫无建设性意义。

只要从根源上理解了这两件事,就能真正做出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28岁,女,小心翼翼,一事无成。未来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