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你是一个judger还是一个guider?(二)

nature 天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我们熟知的一句三字经。关于人之本性善恶的争论也由来已久,而人性的讨论也涉及到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等领域。“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更是广泛流传的一句谚语。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很容易去给孩子定性,去判断孩子的好坏。

在澳洲学习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更强调孩子的天性(nature),就是孩子天生的特性和不同年龄段展现的特性。而在早教过程中,也更尊重孩子的特性,并不强行改变,而是加以引导。因此,在为孩子设计课程编排活动时,最常用到的是engage和encourage,也就是鼓励参与的意思。并且,在照顾个体特性的同时,也非常注意inclusive,就是活动和课程要包含所有的孩子。

比如说,一个孩子天性比较内向,或是刚进院不久的孩子,他们可能不会主动参与活动,不太愿意交流。这个时候,幼师们会给他们空间,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等,增加孩子的安全感。然后,增加和孩子的交流,逐步引导孩子加入小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内向等特性,是作为一种客观的中性的形容,而非给孩子定性,也没有评价好坏之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需要去尊重。幼师的目标是,提供安全可信赖的环境,帮助孩子加强他的优势和全面发展(例子中是帮助孩子锻炼社交能力。)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时,澳洲幼教会进行Behaviour Guidance,及行为引导,而非归咎与品性问题。(除一些特例,比如心理问题需要专家判定,而幼师及幼儿园不能做判断,只能向监护人提供观察记录,提出相关建议。)而这些行为还要做出区分,是年龄导致的不当行为,因周围环境模仿来的不良行为,还是有恶劣影响的行为。针对不同行为,要做出适当的引导和矫正。

这样的教育教育理念也体现了,澳洲幼教更注重孩子的未来发展和孩子的成长目标。而现状的特性,可以看做对孩子成长引导的线索。

作为孩子成长的引导者,这样的理念会降低父母和孩子看护者的焦虑。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更有目标性,也能更尊重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同时,也能够促使和孩子建立更有安全感和信赖感的关系。

其实,仔细分析,这些澳洲教育理念与我开篇提到的中式传统理念并不相悖。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让我们文明,优秀的是后天培养的行为习惯。而研究证明,幼年时期行为习惯和全面开发会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和生理心理健康。孩子在幼年时期能够培养自愈力,自信,毅力,独立等品质,会对其未来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所以,接受孩子的天性,不要急于断定孩子的好坏优劣,成长需要时间,成才需要引导。有耐心,有目标,有计划的支持帮助孩子,在幼年时期打下好的基础,受益终生。

一个judger看到的眼前,一个guider看到的远景。向着希望奔走,终会收获硕果。

欢迎宝爸宝妈和教育同好们留言讨论,共同成长(ง •̀_•́)ง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你是一个judger还是一个guider?(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