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间的冲突这样来解决

       老师和家长会跟我说一些关于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苦恼,尤其是二孩家庭,苦恼于长期当“包公”真的当累了,今天分享两则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早日“解放”。


故事一:

      今天,陪伴小三班的小朋友户外活动,看到YY跟贝贝玩秋千,YY推,贝贝坐,挺和谐的,我问丫丫:“YY,我看你一直推贝贝,你累吗?”YY说:“不累”,接着我又问坐在秋千上的贝贝:“YY推你,你开心吗?”,贝贝回答:“开心!”。我继续跟YY说:”YY,贝贝说你推她坐秋千她开心。”我看到YY脸上写满了成就感。(建立真实良好的关系)一会儿瑶瑶走过来想要加入进来,YY不想要瑶瑶加入,开始有点不开心,而且示意要瑶瑶走开,两个孩子都开始紧张起来。我握着YY 的手说:“YY,我们先暂停一下,老师跟你说两句话,我知道你现在玩的很开心,你很喜欢这样推贝贝,不想结束,瑶瑶也很想来加入玩秋千,这怎么办才好呢?”,(提示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具体描述问题,抛问题)YY想了想说:“这样吧,我推贝贝,推完,我坐的时候瑶瑶推我,贝贝再去推瑶瑶。”我赶紧回答:“呀,你想出的这个办法确实很合适,给你点个赞。”(肯定)再转身跟瑶瑶描述了YY的想法,瑶瑶也点头表示同意,就这样一起约定好排队玩秋千。(相互尊重)


       愉快的玩了一会儿,又有两个小男生想来加入,显然这样的和谐又打破了,因为小男生直接就跑上去坐秋千,没有遵守排队规则,YY一下就很生气,我赶紧对YY说:“你跟小朋友说,请你排队!”(低龄段小朋友引导语言表达)YY学着对小朋友说的同时我协助去抱小朋友下来去排队,我们商量好每个小朋友坐三分钟就下来,换其他小朋友坐,过程里YY一直都在跟小朋友说:“我们要排队,我们要乖,只能坐三分钟,到了时间就要下来换其他小朋友。”就这样和谐的玩到活动时间结束。


      回到教室集教活动的时候,小雅老师再给所有小朋友详细的分享了这个过程,并肯定YY的解决办法和语言表达,这样的正向激励无论是对YY还是其他小朋友都会带来正向的影响,让孩子们的社交行为更友善。(巩固行为,扩大正向影响)


故事二:

      今天我去幼小衔接班带罗钰彤到教工之家做一对一自评,到教师外面刚好看到罗钰彤和何易航抱着一本绘本抢,各自都想抢过来自己看,我先抓住钰彤的手制止肢体冲突,两个都跟我说自己是第一个拿到这本绘本的。我说:“慢慢老师感受到你们两个都非常想看这本绘本,是吗?”(看见需求)两个都点头,我继续说:“可是现在这本绘本只有一本,两个人都想看,怎么办呢?”(具体描述问题,抛问题)钰彤说:“那我们一起同时看。”我转头问易航:“易航,你觉得这样可以吗?”(尊重,达成共识)易航点头同意,我继续说:“我现在带钰彤去测评,等会回来你们一起看好吗?”易航点头同意。


教师心得:

       孩子们年龄小,发生冲突是很难免的,在成人看到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涉及肢体的冲突需要立刻制止,避免造成身体伤害。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我们成人关注: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我们习惯是当“包公”,断公道,一顿批评,下次还是继续。因为这种方式孩子是被动接受成人提供的方案,孩子并没有去思考问题需要如何去解决,那么每次冲突的时候都需要父母和老师出面解决,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其实都觉得很苦恼,办不完的公道。

      那么,换个角度,我们把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能力的问题留给孩子,陪伴他们一起去思考,他们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是更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也是更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自主感、能力感、成长型思维模式,当孩子习得到这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后,这个办法和这个能力可以复制到以后类似的冲突中。这个过程看似慢,其实是快,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当孩子习得以后他们自行解决问题的速度就变快了,冲突变少了,成人也就可以解放了。

      处理孩子冲突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成人的耐心,对孩子的信任以及尊重,多去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从需求出发解决问题,而不是批评指责行为,行为的矫正放在解决冲突之后再进行,只描述不评价指责。

    解决一时的行为,孩子学会了依赖;培养孩子一种能力,孩子受用终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间的冲突这样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