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几件淘宝事-《淘宝十年产品事》读后摘录

简述:

苏杰,淘宝资深产品经理,本书《淘宝十年产品事》从商品说起,到整个购物流程与售后,围绕着“平衡”二字讲述淘宝这个影响着人们生活的产品十年发展史(2003-2013)。本文并非是读书笔记,仅仅想将书中几件淘宝事分享给大家。

淘宝名字的由来

内容来自对阿珂(淘宝创始团队成员之一)采访

问:为什么是“淘宝”这两个字

答:我特别爱逛街,但是逛街不一定是买东西,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态。很多时候没有带着明确的目的走过某店铺,可能你一定会被那些自己觉得美丽的东西吸引。想进去看一看,瞄一眼,这个过程就是“淘”的过程。看到心仪东西的瞬间,就会觉得,就是它了,那个宝贝。买东西其实就是“过程加结果”的体验。很多时候,你即使没有淘到宝贝,也会觉得很满足。我一直深深沉溺在这种感觉当中,这是一个很快乐的感觉。在网上给自己买东西,这也是个“淘”和“逛”的过程。只不过,你所进入的店铺,不是走到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而是用手在计算机屏幕上实现这个过程。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心里的那个感觉。

简单的“淘宝”二字将“淘宝”这个产品带活了,在用户看到这个名字时就联想到购物这个场景。

搜索:买家与卖家的平衡

搜索是我们在使用淘宝过程中常用的功能之一,这个功能始终带着平衡这一“玄学”

前期在搜索时,淘宝使用下架时间排序(离下架时间越近,展示的产品越优先),这样对于所有卖家都公平,考虑了卖家之间的平衡。但到了2006年,有些商家开始将商品重复上下架来提高排名,影响了买家的购物体验,商品越来越鱼龙混杂,购物效率降低了。因此淘宝又增加了“橱窗推荐”、“人气排序”和“阿基米德”等等因素综合排序,这背后都是利益的平衡,博弈的升级。

其中涉及公平与效率,买家与卖家的平衡;大卖家与中小卖家的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短期可提高数据,但长期又损坏淘宝搜索公平性)等等。在我们用起来简简单单的搜索,淘宝在后面付出的努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支付宝的诞生

问:淘宝打败eBay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免费?

问:免费只是一个我们从ebay的“虎口”中活下来的很重要原因。

答:担保交易。

这就是后来的支付宝,现在已经成为蚂蚁金服这个价值1500亿美元的金融公司。

最早“淘宝”是学习eBay的,卖家与买家直接交易,这在信用体系较为完善的欧美国家都没有问题。唯独放在中国有问题(悲哀脸,大家懂的)。起初,支付宝是淘宝网的一个功能“安全交易”,卖家选择支持这种功能,则买家会把钱打给淘宝网,收到货之后,淘宝网再把钱给卖家。就这样,适应中国社会环境的淘宝逐渐打败ebay,蓬勃发展起来了。

“亲,给好评哦”与“亲,包邮不?”

更加场景化的体现,阿里旺旺的发展,将线下的购物场景在线上更加真实的展现出来。中国人喜欢讨价还价,喜欢聊感情,在购买过程中如果你不“亲一下,人家是不买的”。

从2004年3月开始,“叮咚,叮咚”这个经典的声音久回荡在所有淘宝卖家与买家的耳边,“亲,包邮不?”、“亲,给好评哦~”这样的亲切话语造就了后来的“淘宝体”有人说,中国人就是爱砍价。虽然可能有人体会不到砍价成功后有多少成就感,但只要你去菜市场,看到大妈们砍价砍到天昏地暗,那满足的劲头堪比捡到了钱,你就可以理解旺旺在交易中的价值。eBay体会不到砍价的乐趣,因此在这一块的体验上也没有淘宝做的好。

以上是我印象深刻的几件事,下面是书中部分语录,太多太多的感同身受,分享给大家,欢迎交流。

产品语

1、每一个傻X的设计都是有原因的,弄清楚以后,你都能如临现场一般,感受到当时的无奈。

2、每一个庞大的系统都是一步步成长的,其中每一个奇怪的规则,背后都有一个满是血泪的故事。

3、对产品经理来说,问题总是太多,资源总是太少,所以,什么问题是会“死人”的,才会优先解决什么问题。

4、谁在把握产品?俞军:“谁了解用户谁说了算”但从公司角度一定是业务导向,区别只在于业务驱动的相响应方式,你是简单的接需求?还是思考一番?

5、规则是人定的,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已经不太合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重新审视规则的目的。而不要被规则所困,从而找到新的突破点;同时,这也能帮助完善规则。

6、没有设计的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用户最好感知不到产品的存在,这才是符合人性的产品设计。(这句话,未领悟,有看到的同学们欢迎与我交流)。

7、做不做一个功能,除了要考虑做这个功能所需要的资源,还需要考虑到可能激发出来的需求。很多情况下,你会发现自己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必须投进去的资源只有不停地增加,骑虎难下。

8、如果你没有哪怕花一分钟的时间去了解用户,对形势没有把握,你设计出来的功能就是垃圾,做产品最怕就是自以为是。

9、有时候,问题是没法整体解决的,比如照顾了准确度,就顾不上时效性,反之亦然,与其纠结,不如针对问题找到合适的方法,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然后,一个子问题专攻准确度,一个子问题专攻时效性,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0、做产品要顺势而为,这个势,说大点势行业的浪潮,公司和产品的基因,说小点事用户群体的特性、需求的特点、场景的特质。对一类用户、需求、场景的深入定制,一方面成就了一个产品,成为对手进入的堡垒;另一方面,这堵“墙”也成了这个产品的“牢笼”,让我们走不出去。

最后附上本书架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购买书籍阅读。(推荐指数:3颗星)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不知道的几件淘宝事-《淘宝十年产品事》读后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