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第六章Part1

学会倾听

本章开始作者提及到了一个避免浪费时间的方式就是学会正确的倾听,而我比较欣赏作者的一点在于,作者并没有过多篇幅去介绍各种各样的方法论,而是不断引用一些证据去告诉你为何我们会这样.....

摘录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尽管我们都知道不应该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对方所说的一切,人们总在提倡的「质疑精神」也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善于控制自己、随性发出质疑,是最妨碍有效倾听的行为和心理。

说者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必要信息讲完,尤其是在说者必须展示一个复杂的说理过程及其烦琐但又重要的细节、事实、证据之时。打断对方的讲述,提出自己的质疑,不仅提高了说者有效表达的难度,更增加了自己获得对方讲述全貌的难度。这并不是偶然的:不成熟的人、思维简单的人更倾向于频繁地插话,并且他们总是认为「我已经了解你要说什么了……」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成熟、强大,但只要有一两次能够真正忍住自己发出质疑欲望的经历,就可以得到足够的教训,并进一步养成耐心等待到最后再发出疑问的习惯。事实上,如果真的能把这种欲望克制住,人们往往会惊讶地发现:听到最后一刻的时候,自己对讲者论述内容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自己的疑问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不管是好还是坏。

「过早质疑」同样会造成幻觉—觉得对方的论证不堪一击。可事实总是与此相反。道理很简单,讲者刚刚开始自己的论述时,驳斥他的难度是最低的,于是「过早质疑」的人总会产生自以为是的幻觉,进而落入自己设置的陷阱,同时自我感觉良好。

「过早质疑」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它会让听者不由自主地进入排斥状态。尽管我们并不能像闭上眼睛一样合上耳朵,但我们确实可以像「视而不见」一样做到「听而不闻」。大多数人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在听的过程中只有两种状态—接收和排斥。总有一些人更易盲从,那是因为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更多地处于接收状态;而总有另一些人更加顽固,那是因为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更多地处于排斥状态。

稍加思考就会发现,排斥状态更应该被提防。接收状态本身并不一定有害—除非「接受」一切「接收」进来的东西。但是,排斥状态会使一个人处于永无进步的状态,因为拒绝接收,所以无法接受—「接收」并不等于「接受」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懂(这也是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判定类知识)。

为了让自己听得更有效率,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原则: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到对方把话说完。

感悟

作者提及到了这个确实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开会的时候,做技术分享的时候;虽然大家在演讲的时候,会习惯说欢迎大家随时打断他,但是作为倾听者,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并且如果是非常有价值的分享或者讲座,其实我也觉得在最后的Q&A的环节去询问是更好的方式,从而避免作者所描述的这些问题.....

但是我想补充的一点时,最好带好纸笔或者其他记录工具,不盲目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这样也保证完整倾听完,不会忘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时间当朋友——第六章Pa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