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是药房】屋后的淡竹叶及百草往事……

图片发自App

【百草往事】往事不如烟,似竹而非,中药淡竹叶!回想一壶与淡竹叶有关的凉茶……

又叫竹叶、碎骨子、山鸡米,但其实与竹子无关,是多年生草本,洗阴湿。

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膀胱经;具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

因其能清心、利尿、祛烦躁,对于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民间多用其茎叶制作夏日消暑的凉茶饮用。

老夏还是孩子时,奶奶在世,夏天常陪她去采些山里的小荆芥、夏枯草和淡竹叶,用来泡一壶绿绿的茶水。大清早泡好,盛在大肚子长脖子尖嘴巴的泥茶壶里,放到中午后凉了喝,说是夏天里的凉茶。入秋之后,奶奶最喜欢栀子果实和陈皮泡茶,其他看她最近采了什么,淡竹叶因为屋后竹林里好采易得,总是常客。


我记得外公在世的时候,也会让外婆夏天里这么泡茶。那时的记忆里,家家都有一把大肚子细脖子长嘴巴的土陶茶壶,铁黑色的粗壶,或者深咖啡釉色的陶罐。不同的是,夏枯草外婆比较少用,大叶薄荷和淡竹叶有用。就是用绿茶,也基本是薄荷绿茶一起用的。

外婆家泡茶有个独特的讲究,茶水倒进茶壶里,不能马上放在桌上,一定在放在地上,而且一定是屋子靠后面放水桶水缸的比较阴凉潮一些的地面,说是要“打地土”——接地气的意思。

那时候年纪小,我只知道那么做可能是茶水凉得快一些,但我提出来不如索性把茶壶放在井水里或者水缸里“冰”着是不是更好一些。外公常年起早摸黑帮人家做竹匠活,很少见到外公在家里停下来,所以也没机会让他回答我的问题;外婆没能回答我的问题,但她觉着不可以于是但制止了我。

很多年以后,外公去世了,母亲却在好多次生活中回答了我类似的问题,她说“打地土”——接地气不只是人的问题,造茶酿酒都是有讲究的,“打了地土”的糯米甜酒出来舌感和香味不同,茶水也好喝一些还不容易伤胃……

从奶奶到外公外婆,到老夏的母亲,都不是医家,但我记忆里都是“土郎中”,各种草药的运用基本都知晓,常常也是因此而帮助邻里脱除头痛脑热的苦痛。甚至各类虫蛇的草药解方,那时候还考虑过传授于我,可惜那时候我还不懂事,加上上了点学之后更加觉着那些似乎神道多了,不太“科学”,所以每每蹦蹦跳跳去玩儿去了,只是把那些讨药的谢恩来的人都当成了有趣的故事。

但奶奶和外婆家里的夏日凉茶,记忆的确是深刻的!

图片发自App

我至今都记得,每次回外婆家,把大肚子细脖子长嘴巴的茶壶斜扶着,用大碗接从尖嘴里流出来的茶,然后仰脖子喝下,那种舒爽沁人心脾的,带点甘甜的凉茶,太痛快太解渴太舒畅了!

那种舒畅,是与冰水完全不同的,自然的,类似地层井水自然的凉,从舌头到肠胃都舒服、舒坦极了!时隔多年以后住城里,喝自来水加冰,除了舌尖的冰麻和喉嗓的猛烈刺激以及肠胃的蠕动,再无别的感觉啊!

但无论奶奶还是外婆,喝凉茶都是有讲究的,从外面大汗淋漓、喉咙冒烟地回来,是禁止大口咕咚咕咚喝茶的!

老人守着你,必须先歇一会,说是收住汗毫(毫毛);然后先给你倒小半碗,而且务必是先小口小口润喉咙不可以牛饮;喝完再倒多一些,这叫先解渴;等呼吸都平顺了,汗水也慢慢不再那么涌着冒出来了,头上不再热气腾腾了,才可以大碗喝水。

这种繁杂的程序,小时候甚为不满也不解,甚至心里嘀咕她们都是“老古董”。多年之后,才明白我今日的身躯是真得得了那些年老人们的“神护”的。

我出生在那个最混乱年代的尾声,在娘肚子里就有饥无饱,好不容易生出来之后又“豆芽菜”一般,用今天的医学话说就是典型的“易感人群”。那个年代,孩子们夭折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天灾人祸,一条生命顺利长大,能茁壮,真不是易事!

如今再回想,从我奶奶到外公外婆,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甚至也买不起钟表,没有科学家,身边也缺医少药。对大自然节气的深切认识,对药草植物的认识,对生活点滴的规范约束,到对生存经验细水长流式的教导,可能真是那个时代催生出来的“生存”本能,和活得长久的秘笈!

是的,在我母亲和我父亲的家族里,“长寿”真是一个共同词!除了我爷爷六十多死于一场大劳作后的暴雨,我外公六十多走于起早贪黑三餐不匀累积生疾的胃病(现在看可能是胃癌),我奶奶、外婆,到几位叔叔和舅舅,虽然也都有慢病缠身,但都如长满苔藓但顽强的老树,都行动生活自理到了八九十的高龄(奶奶外婆如今已去世)……

图片发自App

呜呼!往事并不如烟!

早上,老夏才科普过类似淡竹叶的“荩草”,便有不少人来问淡竹叶,好吧,顺道身前低头就有,这次算都聊过了!

等再多些时间,老夏云游天下,也许会着手慢慢整理不同地区药草植物的一个系列的书来,名字不妨就叫:《房前屋后的药房》![偷笑]

只是不知,各类药书早已琳琅满目,老夏的闲聊,又有价值嚒?

——老夏手工社自然生活研究院2018.8.13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草是药房】屋后的淡竹叶及百草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