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流程第五个步骤:测试总结报告

10、通用测试技术

1、测试总结报告概述

  1. 定义:把测试过程和结果整理成文档,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质量提供依据,同时为后续的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
  2.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产出,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应该包含【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数据的采集】以及对【最终测试结果的分析】
  3. 一份合格的测试报告包含的内容:
    • 测试资源的使用情况
    • 投入的测试人员,时间分配
    • 执行的用例数(用例的设计与执行情况)
    • 覆盖的功能模块
    • 风险管理分析
    • 对测试对象的缺陷进行分析:总共发现的缺陷总数量,缺陷类型有哪些,缺陷的严重程度,缺陷主要集中在哪些模块…

2、测试报告的编写

  1. 测试概述

    1. 编写目的:说明该文档是做什么的,能够起到的作用
    2. 测试项目简介:描述被测项目的模块,被测项目的版本(从大范围描述测试的模块,对这些模块进行介绍)
    3. 名词定义:专业术语——>测试过程出现的
    4. 阅读对象:该文档面向的阅读对象,比如:产品,客户,开发,管理….
    5. 参考文档:总结出这一轮测试过程中使用到的文档
  2. 测试环境与配置

    介绍测试过程中使用到的硬件资源环境,软件资源环境,网络环境,以及和他们相关的配置参数

  3. 测试目标与范围

    1. 测试版本情况:详细说明版本信息,比如:什么时候接收到该版本,需不需要进行环境部署,什么时间完成部署操作,测试过程中是否有新版本的发布,新版本的发布是否对测试的工作产生影响,以及拿到新版本后,冒烟测试是否能够通过….
    2. 测试范围:主要描述本次测试覆盖的功能模块
  4. 测试情况安排

    1. 进度安排:在什么时间节点,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安排,不同的阶段要完成对应的任务工作
    2. 角色和职责:有哪些参与者,参与者的身份是什么,以及要完成的职责任务(不同角色的人,分配的任务也是不一样)
  5. 测试结果与分析(最核心)

    1. 测试用例需求覆盖分析

      ①需求覆盖率:达到100%

      测试的覆盖率:执行用例的数量(成功+失败)/用例的总数量*100%

      ​ 例:设计100条测试用例,通过80条,未通过5条,阻塞15条,测试覆盖率:85%,测试通过率:80%

      ③测试的通过率:执行用例通过的数量/用例总数量*100%

      参考写法:

      可以按照【功能模块】来进行数据统计:每个模块设计的用例总数量,需求覆盖率,执行用例通过数量,失败数量,阻塞的数量,测试覆盖率,测试通过率

      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流程第五个步骤:测试总结报告_第1张图片

    2. 缺陷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反应出被测系统软件的质量

      (1)缺陷汇总:

      把本轮测试过程中发现的【所有缺陷】进行整合,可以按照【功能模块,严重程度,优先级,缺陷类型】来进行分类汇总。

      例:每个功能模块,产生的缺陷:致命,严重,一般,较小的各自的数量,划分的优先级是什么,这些缺陷的类别属于哪些方面

      (2)缺陷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来进行展示:折线图,柱形图,饼状图….

      ​ ①可以从软件【已发布的版本】来分析缺陷:通过折线图的形式,体现出【每个版本中缺陷的总数量】

      ​ ②可以从【缺陷的严重程度】来分析缺陷:通过柱形图的形式,按照严重程度体现缺陷的数量,比如:致命缺陷总数,严重缺陷总数,一般缺陷总数,较小缺陷总数

      ​ ③可以从【缺陷类型(BUG引入原因)】角度来分析缺陷:通过饼状图的形式,根据缺陷类型体现缺陷的数量,比如:功能缺陷占比数据,性能缺陷占比数据

  6. 遗留的缺陷和未解决的问题

    如果没有,就写无;

    如果有,生成一个BUG清单(表),描述出未解决的缺陷,原因,预计解决的时间

  7. 测试总结与风险分析

    1. 体现出测试的过程最终产品达到的标准,比如:以产品是否可以发布上线为例:一定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可以上线,或未达到上线的标准;以产品是否可以交付验收为例:可以交付,或不能进行交付…

    2. 风险分析:如果没有,就写无;如果有,描述出遇到的风险,以及解决的方案

  8. 测试报告的批准

    规定出相关人员的审批,进行签名和签署日期


回顾
  1. WEB端应用程序测试分析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配置兼容性测试+易用性测试
  2. 测试报告

为什么要做测试报告?(目的,意义)

  1. 测试阶段结束的标识
  2. 总结当前测试阶段发现的问题
  3. 审核当前项目是否可以发布
  4. 产品质量的评估
  5. 为后续的测试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3、软件测试过程理念

软件测试过程理念:尽早测试 全面测试 全过程测试 测试是独立,迭代的

11、测试过程模型

1、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1. 概述:体现的是一个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软件从无到有的过程。

  2. 瀑布模型(掌握)

    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流程第五个步骤:测试总结报告_第2张图片

    1. 优点: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每个阶段的工作都需要进行评审,只有评审通过的情况下,才会进行下一个阶段工作的开展;当前阶段工作的完成,只需要关注后期阶段工作推进即可
    2. 缺点:各阶段的工作是完全固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文档,反而增加了工作量;直到末期才能看到软件产品,极大增加了开发风险
    3. 适用项目:适用于需求比较明确且变更较少的项目
  3. 螺旋模型

    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流程第五个步骤:测试总结报告_第3张图片

    1. 概述:是一种渐进式的开发模型,以产品原型作为旋转点,每转一圈就会经过【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估】四个环节,经过若干次旋转得到最终的产品

    2. 四个环节:

      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的目标,选定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风险分析:分析实施方案,评估风险,消除风险

      实施工程:设计+编码+测试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的工作是否按之前的计划进行,提出修改的意见,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3. 适用项目:对于新开发的,需求不明确的项目,便于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把控

    4. 缺点:因为有风险分析的过程,所以会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风险分析讨论,甚至因为风险过大,导致项目没办法继续推进

  4. 增量模型(理解)

    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流程第五个步骤:测试总结报告_第4张图片

    1. 概述:把待开发的软件进行模块化的操作,每一个模块作为一个增量组件,从而分批次进行【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直到完全融合在项目中
    2. 优点:采用增量模型,开发不需要一次性把整个产品交付给客户,可以进行分批次开发交付;抢占市场先机
    3. 缺点:要求待开发的软件是能够进行模块化的开发;要求技术管理人员把握全局水平较高的
    4. 适用项目:需求经常发生改变的项目
  5. 迭代模型(了解)

    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流程第五个步骤:测试总结报告_第5张图片

    1. 概述:项目的每一次迭代更新都是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评估等工作流程。一次迭代都会产生一个可发布的产品,该产品是最终产品的子集。
    2. 适用项目:事先不能完整定义软件的所有需求,计划多期开发的项目
  6. 敏捷开发(理解)

    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流程第五个步骤:测试总结报告_第6张图片

    1. 概述:是一种轻量,高效,低风险,更强调的是团队协作和沟通的开发方式,适用于中小型开发团队,客户需求多变或模糊,以人为中心的开发方式。
    2. 开发过程: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客户全程参与,需求多变;弱化:流程和工具,详尽的文档,合同谈判,遵循计划,追求的是开发速度
    3. 思想:产品拿到需求后,召开会议,提出需求,把明确的需求提给开发团队,确定短期开发目标;开发团队拿到任务,内部召开会议进行任务的分工;任务分配完成后,就进入1-4周的开发周期,每日都会举行站立会议,汇报每天任务的推进情况;经过1-4周时间后,短期的目标已实现,举行演示会议,演示成果;通过后,进入回顾会议,所有的项目人员都会参与,提供可交付的产品,并进行复盘和总结。

2、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1. 概述:如同开发过程一样,软件测试也有自己的过程模型,用于【定义软件测试的流程和方法】,因为测试过程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所以测试的过程也要遵循原理模型

  2. V模型

    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流程第五个步骤:测试总结报告_第7张图片

    1. 概述:揭示了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的各阶段之间对应的关系
    2. 不足:V模型仅仅是把测试看成是编码之后的工作,忽略了前期对于需求和设计文档的确认,验证操作,没有体现出“尽早测试”的原则,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对代码进行测试,需求的满足情况只能到后期的验收测试阶段才能被验证。
  3. W模型(理解)

    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流程第五个步骤:测试总结报告_第8张图片

    1. 优点:是由两个V构成,分别代表的是开发与测试的过程,表示测试与开发是并行的关系(同步进行);测试对象不仅仅是程序,还有需求与设计文档,尽早进行测试可降低后期的修复成本
    2. 缺点:W模型不管是开发流程,还是测试流程,都是线性开展的,上一个阶段工作的完成,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工作的开展,无法支持灵活的迭代工作
  4. H模型(理解)

    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流程第五个步骤:测试总结报告_第9张图片

    1. 优点:H模型将测试工作完全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作流程,整个测试过程就变得很灵活,测试人员会设置测试就绪点,一旦达到就绪点,测试的工作就可以进行了,所以要求测试人员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提前准备好

    2. 缺点:前期准备工作压力比较大,个人能力要求比较高,因为要设置好就绪点

      工作中一般采用测试流程:W+H

  5. X模型(了解)

    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流程第五个步骤:测试总结报告_第10张图片

    1. 思想:X模型是针对每个程序片段都会经历【编码+测试】环节,在此之后通过频繁的交接,最终【集成】为可执行的程序;X模型还定义了探索性测试,这样可以帮助有经验的测试人员额外发现更多的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测试,单元测试,功能测试,测试覆盖率,集成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