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圣手”指的是什么行业的高手?

如果你听到“杏林圣手”四个字,你第一印象会是什么?可能想到武林高手的比例应该还不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三国演义》片头就是这么说的。可别看那个年代很乱,可却出了一个又一个名医。其中,有三个是最为有名的。

第一个,华佗。这个名气响当当。只要说起中医,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他特别擅长外科。《三国演义》中记载的他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以及后来他说曹操脑袋中长东西,需要开头颅治疗,都可见他的外科功力。为了辅助外科手术,他还发明了“麻沸散”,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麻醉药。

第二个,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他不但看病厉害,并且把自己看病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就是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也正是这本书,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你说华佗厉害,可是他的处方,他的外科方法并没有通过书籍流传下来,也就相当于失传了。因此说,《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三个,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他叫董奉。如果你把华佗、张仲景、董奉三个名字拿街上去问,据我估计,10个人里,知道他们的可能会是9个,7个,5个。其实,知道董奉的肯定都不到一半。

但你查一下资料就会知道,他们仨,在当时,就是东汉末年那会,他们的名气是相当的。他们都是东汉时期名医,被称为“建安三神医”。可见,他们仨的名气和医术高明程度在当时是不相上下的。

董奉是福州长乐人,在家乡长乐(当时叫侯官县)从政过,就是相当于在县里做过公务员。也不知道为何,后来就到了江西庐山隐居。

也许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为民思想影响了他。他到了庐山,便是一边潜心研究医学,一边热心为当地百姓看病。

他帮别人看病不收钱,但也没有免费。他要求看好病的病人在他住的地方种树,种杏树。每个病人种1-5棵不等。一般小病,比如感冒发烧之类的,种一棵就行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的,那治好后你就种个5棵。

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就这样,他隐居十年,看病无数,杏树也已经种下了几十万株了,都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了。

然后,他就在杏林的深处,盖了个小房子,建了一个粮仓。每当杏子成熟时,路过的人或周边的人都可以来采杏果,但这个杏果他不卖钱,也不能免费采。

他有个规定:凡采一盆杏果的人,你就要在粮仓中留下一盆的稻谷。就像是一个无人管理的超市,一切都这那样的井井有条。这也是名人效应啊。

由于周边百姓都知道,这片杏林的来历,他们更知道这粮仓中的粮食的用处。大家都很自觉,没有人偷采杏树上的一棵杏。

董奉将杏子换来的粮食用来救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施舍的粮食达数十万斗。

这宛如一个自动动作的高级生态系统:董奉帮人看病,病人自觉种下杏树,杏树的果实换与粮食,粮食用来救济贫苦百姓......

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其死后行医济世的杏林文化也在医界代代相承。

现在,你明白了吧。”杏林圣手“,其实,它指的是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名医。

根据这个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杏林满园”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你可能感兴趣的:(“杏林圣手”指的是什么行业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