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与冥想——《十分钟冥想》读书笔记

正念是当下心理咨询与辅导界比较流行的词,我其实没有学习过有关的内容,但同事总是说我经常做的“关注当下”“对当下的觉知”等,就是正念。这本书用简单直白的语言给冥想和正念做了很好的诠释。藉由这本书,让我对正念除了道听途说的这点东西以外,能够有深入一些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正念意味着心在当下,活在此刻,心神不乱。它意味着在自然的觉醒状态下安顿心灵,不带任何偏见或评判。就好像跳出自己的躯壳,以一种中立和旁观的角度与态度,去看待当下那具躯壳的状态。就好像刚刚读过的《万物的古怪秩序》中所用的那个比喻,我们是舞台上的演员,正在演着悲欢离合,但我们其实也是观众,只是我们经常会忘记我们作为观众的那个部分,只沉浸在演出中。正念就是让我们从演员的状态中暂时抽离出来,作为观众去观看自己的表演。而这个做法,我实际检验过,亲测有效。有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味,也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冥想,我的理解,是达到正念的一种修行方法。通过冥想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在某段时间里保持正念,也会有效提高我们对内在的觉察力。冥想,我的感觉,也是一种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将我们发散的思维、念头集中在某一点上,比如呼吸,比如身体的感受,比如情绪的状态等,通过这样的集中,反而能让我们的注意力通道打开,觉知到更为广阔和真实的世界。

我其实是一个高焦虑状态的人,所以对于书中所描绘的大多数人的状态,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那是一种无法平息的波涛汹涌,在大脑里此起彼伏,只有念头能压倒念头,没有止息。在高焦虑的状态下,甚至在睡觉的时候,大脑也还是在不停地思索,不停地演练,不停地上演着现实生活的舞台剧。以前我会用自己编的剧本来替代大脑里自动上演的剧本,我理解为白日梦,现在看来更像是同人文的情节构思,用这样的方式,我可以沉浸在自己编造的情节里,从而对大脑获得暂时的控制权。后来,我学了催眠,也学了冥想,学过之后,就是反复尝试。对我来说,催眠的体验最好,那种感觉是把自己完全地交付给他人,可以是催眠师,也可以是催眠引导音乐,在他人的引导中,将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实现觉察、专注和放松。基本上,我近几年已经很少出现过失眠的状况了,大多数时候,我能在睡眠的时候,让自己快速地进入到那种放松的状态,一般二十分钟左右,我就能进入到睡眠的状态中。这样的训练最大的好处,当然是良好的睡眠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让自己保持对当下的一种觉知。

对冥想的体验则不尽人意,我犯了书中提到的典型错误:一心想寻找某种体验,或者一心想取得某种进展,取得某种成就。大多数时候,我在冥想中试图寻找到的是那种空灵的状态,以及身体的变化,比如丹田之气,或者与宇宙的通灵。但事实上,我不是坐着打盹了,就是费尽心力想要摆脱情感和念头。当然,现在我知道了,不存在什么好的冥想或者坏的冥想,只有觉醒和不觉醒、分心和不分心之说。因此,不需要拿这次的冥想跟另一次的相比,或者更糟的是,拿自己的跟别人的冥想体验做比较——冥想就是它此刻的样子。

这本书纠正了我的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也从技法和操作的实际演练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想每天早起十分钟来尝试一下应该是非常值得的。

此外,我很喜欢这本书中举的例子和比喻,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念。比如说那个蓝天的比喻,就非常形象。我们的心灵其实就是那片蓝天,永远在那里,当我们被形形色色的外在事物或内在情绪、想法遮蔽心灵的时候,其实只不过是来来去去的乌云而已,云总是会散去的,蓝天就在那里。所以,只要保持觉醒,记得它们不过是想法或情绪而已,我们就会知道自己不会被它们伤害到。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去做。真正地让心安在当下。

——廖木空青

2021/7/2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念与冥想——《十分钟冥想》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