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

一提起沉默,我是最为敏感的。与沉默相对的是热闹,而身边和周遭,准确来说是个体经验到的内知觉和外感觉总是在这对立的两极之间摇摆。有说,沉默是金,有说沉默的总是和羔羊这样柔弱的动物联系——沉默代表着弱者,有说喧嚣即是沉默,有说沉默让世界更喧嚣。这里面有的说自然,有的说人性,不可混淆了各自指称的问题域——这个词也不太准确,或说是它具体的情境。这里我只讲人性的沉默。

大学时候,听过这样一部被推荐千百次的电影:《沉默的羔羊》。乍一看,羔羊是被牧羊人畜养的,这是事实。技D(_@~U教认为shang帝是牧羊人,他创造的万物包括人都是他畜养的羊。包括人在内的羊羔们的沉默是臣服。在shang蒂看来,沉默的羔羊,一如沉默的自然,都孤独地生存着,然后孤独的死去。不过,电影说的也许有这层意思,但电影名浅显的原因是女探员藏在内心的秘密——失去双亲的她小时候寄住在亲戚家看到了羊羔要被宰杀,心生可怜,把羊圈栅栏打开来,放羊羔们出去,可没有一只羊要出去。没法儿,她抱起了一只羊逃离了亲戚家,可最后还是被报了警的亲戚找到,羊羔还是遭到了宰杀。史琳达内心始终充满了正义和善良,但善良和正义敌不过人事纷扰,这种无力感伴随着她一生,她也始终怀抱这种正义。史琳达的故事不足以演绎整部电影,与她对峙的sH23a人狂魔汉尼拔——双料博士——才是主角,两人的相遇像极了《猫和老鼠》。汉尼拔要史琳达用自己的内心换取她想要的资料,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周围都是想要置他于死地的困境中,自第一眼遇到史琳达探员,就看到了她的内心——这就是爱。汉尼拔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要与史琳达进一步接触,共度余生。所以,这哪里是恐怖片?说是爱情片也没有错。回到沉默的羔羊主题上,史琳达把羊圈的栅栏打开来,也没有一只羊羔想要逃走,它们已经习惯了在栅栏里,宛如温水煮青蛙,青蛙习惯了温水的温度,但却不知道这舒服的温水后面等待的是煮沸的开水。在一种环境中习惯了就很难跳出原先的生活环境,改变生活习惯。如此一来,可以做这样的延伸:史琳达和汉尼拔两个人内心都怀有纯洁的善良,但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在各自的道路上相遇然后渴望相融。两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为正义和善良发声。也许标题已经暗示了两人永远不可能相爱。(这样的解读摘自某个人媒体号,具体可以自行查找。)

当提起沉默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厌弃的,在他人那里听多了表述我时用到这个词,他们的语气中满是劝说和不满——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沉默是不对的。厌弃这种表述不正是在厌弃自我吗?在此时我又能说什么呢?无能为力,说什么都与他们无法相通。在这种情境下,沉默是不对的吧,可是我又能怎样呢?无论说什么都会感觉自己更加无力,不信你看那沉默的自然,他们的谈论在我耳边自动屏蔽掉了,我又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这种无力感更加重了自我厌弃。我甚至分不清楚,我是在厌弃什么了。

沉默是自然最初始的样态。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绝对足够的能量,哪怕是呼吸,哪怕震动声带说话。厌弃沉默其实是在呼唤完满的存在,因为现实不会说话,现实又总是被“认作”不完满的,所以,无论制造什么声响,哪怕是没有意义的说辞,哪怕是只有在场的自己听得懂,只要不沉默,就逃离了那不完满的现实。

沉默并非真的不说话,而是因为有话被堵了回去,正如电影里女探员想要救羔羊却落空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无助感让沉默延续,这也是为什么女探员史琳达一直在攻读心理学——试探或者说拯救人性,也拯救她自己。沉默有时候确实是无话可说,好像要自己赤条条地站在大街上,接受着别人家的审问,好像世界都很正常,剩自己是一只来自其它地方的怪物。对,就是这种感觉,从小就植根在了我的灵魂里。它让我感到什么叫手足无措,也让我得以升华成理性的旁观。我的日常也就在这两者之间徘徊。

有时候沉默又是金。可为什么又是金呢?沉默寡言,是什么都不说吗?如果没有仔细琢磨过言语,就谈不上什么金不金的了,所以首先得拎得清这标准什么?简单一句沉默是金,若成了沉默的托词,那害的是自己。那就真成了沉默的待宰的羔羊了。

还有一种沉默是孤独的沉默。孤独的人儿,孤独的自然总是无言的,它不会通过声音低诉,而那间断的戛然而止,更显出画中人,画中鸟,画中风的孤寂。他不会认为这孤独是可耻的,反而愈发享受这种寂静和孤独,甚至想过一直持续下去。它也不是欲言又止,只是因为感受到语言和声音的苍白无力。所以,就让沉默诉说。正如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所言:“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说得清楚;对于不能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

还有一种是反抗的沉默。用沉默来表示反对,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甘地作为领袖采用非刀枪抵抗的沉默来应对英国的不合理殖民要求,震慑了英国的殖民者。但是,抵抗为底色的沉默久了,恐怕对身体不利。不要等到积蓄久了才爆发,身体血管的突然收缩和膨胀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永远不要在这种沉默中妥协,适时的流露出来对身体有好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默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