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因互联网而信息过载的时代,每个人都想在拥挤的概念和观点中跳出来,表达自我。
写作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大部分人在自己闷头写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自己的文章阅读量少得可怜,投出去的文章永远石沉大海。
就连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嫌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有问题,但就是拎不清具体是哪些方面的问题。
写作,好像变成了一个怎么也攻不下的关卡,所有的进程都被卡在这一环。
当我们连问题都找不出来,就不要谈怎么去攻克它了。
如果你也是一个默默耕耘的写作者,如果你也在写作的路上被卡住了,那么你可以参考一下,自己是否掉进了这些坑里。
1.缺乏对象感
拿我自己来说,我在17年以前的写作行为基本还停留在自嗨阶段,把自己写爽了就好,从没有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大部分的写作者都容易掉入自我沉醉式的自由表达中。
但你要知道,大家都很忙的,没有人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你的碎碎念。
李笑来针对写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写作是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表达。沟通最大的难度在于理解对方。
写作的真正难度在于当作者意识到自己是与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十万人……甚至千万读者说话的时候,有没有能力做到自己说的话足够准确乃至于不被误解,自己说的话是否足够恰当乃至于没有伤及无辜,自己说的话是否足够完整乃至于即便是遗漏了或者得罪了某一类人也在所不惜……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自我训练。
在写作时,其实不用想象着自己正面对着一万人、十万人的宏大场面,你可以设想自己正和一个好朋友、好兄弟、闺蜜在面对面地聊天,始终保有与读者交流的意识,你文章的对象感才能逐渐建立起来。
2.不能提供价值
如果你的文章不能为读者提供价值,即使你写得很用心,依然不会改变它不会被点开,点开后不会被读完,读完后无感的命运。
现在的新媒体写作都在讲用户思维,如果你不从用户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价值,那么文章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广泛传播的生命力。
也许你会说,我写的文章都是情感文,提供价值是干货文的事,那么你可能还没有想清楚价值的定义。
如果一篇情感文可以让我沉浸其中,强烈共鸣,读完甚至热泪盈眶,还不忘感叹一句“这写得不就是我吗”。这篇文章其实就给了我巨大的情绪价值。
是的,情绪,也是一种价值。
价值,是你需要从读者身上不断挖掘出的痛点。
自我成长、孩子教育、夫妻情感、财富自由……生活的每一个侧面,我们都渴望能够得到相对满意的状态。
这些渴望里,藏着各式各样的痛点。难的是,你有足够的眼力,看见它们吗?
寻找痛点,需要你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对周围人事物的敏感。
3.不会讲故事
讲故事更多见于表达观点和抒发情感的文章中。
人们都爱听故事,而不是大道理。
无论你的观点多么正确,在文章中任你说出花来,都不如用一个合适的故事来精准表达的效果好。
把要表达的观点藏在故事里,读者才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会讲故事的人,三言两语就把你拉进了他设置的情境里,遣词造句的本领全都可以在对一个故事的描绘里呈现出来。
这里提供一个小方法——精准地表达细节。
她穿着裙子,踩着高跟鞋,走在街上。
她穿着白色过膝连衣裙,踩着一双红色高跟鞋,走在夏天拥挤嘈杂的大街上。
对比一下上面的两段描写,是不是第二段会给人更多的画面感呢。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魔力。
4.提笔就写
有多少人写文章,是在电脑里直接打开一个文档就开始写开头了?
你可能在心中对自己要写的东西有一个大概的设想,但更有可能的是,你并没有真正想清楚你写的初衷。
那个初衷就是你心里真正要表达的观点——文章的主题。
在写文章之前,你需要想清楚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这个观点能被哪些事件和情境证明,用什么样的结构和节奏把它呈现出来。
我建议你写大纲,把对文章的思考通过大纲展现出来,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检验自己对观点的思考是否足够深刻,整体逻辑是否自圆其说。
其实文章真正难的部分,就在确定主题和构思上,这个部分挺过去了,正式写文就会顺畅很多。
5.写完后一字不改
修改是在文章写完后必须做的一个动作。但很多人都没有改文章的习惯,写完就写完了,最多再读读句子通不通顺。
文章是改出来的。
你的主题明确吗?你的整篇文章是围绕主题来展开的吗?遣词造句还可以再打磨一下吗?文中的例证是否恰当,足以证明观点吗?
每一个部分的深入思考其实都能让你认识到自己的文章与好文章的差距在哪里。
我们来总结一下,当你准备写一篇文章时:
01请带着和读者交流沟通的意识去写;
02请确保你的文章能够给读者带去价值,无论是情绪价值还是实用价值;
03用故事使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04写文章前要先列一个大纲,展现你对主题、结构和内容的思考;
05写完后请做好不止修改一次的准备。
以上是我写作以来掉过的坑,同行在写作路上的你是否也入坑了。
即使在坑里,也没关系,了解到问题在哪儿,才能日益精进。
写作是一件需要日积月累的技能,所以最后一个建议是,不要停下来,勇敢地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