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2-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3)埃里克森

【最近三位压轴的即将到来!】


六、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发展渐成说。

他认为,人格发展是受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自我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这一学说强调人格发展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重视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经历八个既连续又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看到这里,感觉很抽象,继续往下看,突然就觉得其实很有道理了!】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岁)

发展任务: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特点:儿童面临的第一个基本冲突是信任对不信任。这种信任或不信任的态度在以后的发展阶段中,将由对父母而拓展到对其他人。

【原来如此。这就是原生家庭,这就是潜意识,的作用吧!】

观点:个体自婴儿期起,对父母之间所建立的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将是他以后与他人建立好人际关系的人格基础。

【所以,我们给孩子更多信任,他们就能带着信任,带着安全感上路】

【我一路上的人际关系一般?难道是这时候就信任感不足?不过,我倒是对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这点来看,父母给的信任感应该还好吧!】

【我娃呢?当初怀她生完她,就是一种心头肉的感觉,不过,在一岁以内,当时面临角色的转变,也是真心做得不是很好,有时候还会吼她】

2、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1-3岁)

发展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特点:

①幼儿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的状态。

②喜欢自己动手,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情。

【我娃在2岁起,这两点是特别明显的!我当时,还是挺随她的!所以,她还是挺有主意的一个娃。到3岁后,反倒是更依赖大人了。本很多会做的事,反倒不喜欢自己做了】

【我的童年,据说是和外婆相处的,想来,我也是很受宠,很随性的吧!】

观点:这一阶段发展顺利者能按社会要求表现目的性行为;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缺乏信心,行为上畏首畏尾。

【1-3岁,我看我娃以及我附近的孩子,大多而言,都是略缺乏信心的,稍加鼓励,就能更好。然而,大人们似乎都很忙,也似乎都不懂,无暇给孩子更多的肯定与鼓励,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父母的陪伴与肯定】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发展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特点:

①儿童的肌肉运动与语言能力发展很快,活动范围进一步向外界扩展。

②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

③活动容易受成人的限制,而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

观点: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发展障碍者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

【原来自我价值感是从这里开始的!可能我的小时候,就是这里没有发展好吧,我除了还带有少量好奇心,责任感还是有孩子以后才重拾,畏惧退缩与缺少自我价值感真是我的痛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又需要去幼儿园学习规章制度,所以,受限制是必然的,只是大人如何引导,孩子如何思考,可能这就顶重要了吧!】

4、勤奋感与自卑感(6-12岁)

【写到这里,感觉时光匆匆啊,孩子一旦上了幼儿园,小学阶段也就很快到来了!】

【突然间,略带不舍!然而,自己能做的,也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引导然后目送她去广阔的世界】

发展任务: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特点:

①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经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

②儿童不仅受父母影响,而且还受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其中同伴的接纳和认同可在衡量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中占着相当的重要性。

观点:

①前三阶段对儿童的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这一阶段,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学校因素。

②如果儿童在学习以及其他集体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就有利于养成勤奋进取的人格。如果屡遭挫折,则容易形成自卑感。

【没想到这个阶段这么重要!看着我身边的孩子们,好像他们都挺快乐的,没这么严肃啊!他们大约二三年级,还小。

回想自己的童年,小学阶段,似乎与大家,都处得还行,好似那个阶段,就是懵懵懂懂,啥也不懂,就知道完成作业了去找朋友玩!一直到五六年级,才有明显的朋友需求吧!】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发展任务: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PS: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以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形象。

特点:

①在这一时期,“我是谁”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各种形象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相同和连续”之感。

②他们也开始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异同,认识现在和未来在社会中的关联。

观点:这一阶段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追求的方向;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常感到彷徨迷茫。

【回想我的12-18岁,好像活得很简单,就是为了上大学而活着。所以,目标感和方向感十足。其实,这个阶段,家庭的影响真是很小了,也好在如此,自己在这阶段里,成长得挺好的!论老师和学校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孩子,该教育的时候是0-7岁,再远点是到12岁,12岁以后,对孩子而言,更多的应该是建议以及引导!做朋友更好!】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发展任务:建立新型人际关系,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特点:

①这一时期是人们进行求爱和过早期家庭生活的时期。

②个体往往十分关注镜像自我、注重印象管理、关注自身的前途和发展。

观点:发展顺利者与人相处有亲密感;发展障碍者与社会疏离,感到寂寞孤独。

【原来高中到大学毕业期间,谈恋爱是必修课啊!哈哈!我修了,但是修得不是很好。当时的我,关注自身的前途与发展的程度较少,所以,毕业后没了爱情,也没清楚的前途目标,时至今日,仍然感觉到与社会的疏离】

【所以,如果再来一次,谈恋爱还是需要的,但是事业也是不能放弃的!有棱有角,才可爱!】

7、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即成年中期)

【成年中期居然这么长,25年,我还有20年,挺好】

发展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PS:繁殖感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还包括个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观点: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热爱家庭、关心社会,有责任感和义务感;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不关心别人和社会,缺少生活的意义。

【表示目前的我处于迷茫的阶段,心里其实装着家庭和社会,感觉自己有责任感,也有义务变得更好,有义务贡献点自己的力量,然而,有时候又充满无力感,觉得自己都没过好,想要的太多,却一事无成,谈什么别人和社会,不知道活着到底什么才是有趣,感觉可选择的太少,太多局限性。那么,我到底是发展顺利者,还是发展障碍者?】

8、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以后,即成年晚期)

【其实觉得50岁,应该是退休的年纪了,可是现实中,还有太多人还在为生活奔波,比如我父母、老公的父母、还有我们目前接触过的一些客户,好像大家过了50-60,都还在劳碌奔波】

发展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观点:发展顺利者会接受自我,获得完善感,安享晚年;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悔恨旧事,失望、沮丧。

【过年的时候,和父亲聊天了一下,觉得父亲虽然过得辛苦,但是近60的他,却是一副接受自我、安享晚年的感觉,挺好,恭喜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教知识2-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3)埃里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