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西汉古墓群,出土完整的千年彩棺,墓主人身份史料无记载

众所周知,南阳市是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700多年的建城历史,南阳历史文化厚重,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商朝时,南阳有谢、楚、邓等国;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境内有申、吕、楚、蓼、邓等国。春秋时,南阳大部分属楚国;战国时,分属楚、韩两国;秦初,设置南阳郡。西汉时,南阳仍属南阳郡,此时南阳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是西汉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南阳是光武帝刘秀的发迹地,因此有“南都”、“帝乡”之称。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河南南阳发现西汉古墓群,出土完整的千年彩棺,墓主身份史料竟无记载,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2014年,为了配合河南省南阳市百里奚路中段工程建设,南阳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项目范围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12座古代墓葬。项目建设的地方名叫麒麟岗,而距离它3公里的南边是卧龙岗,即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在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南阳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墓葬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随后的清理过程中,前9座墓葬除了少量陶器碎片外,棺椁等葬具以及人骨都已腐朽消失。此后,考古队将发掘重点放在了后面3座墓葬,考古人员在发掘10号墓时也发现了几处盗洞,当挖到4米深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厚厚的青膏泥,这让考古队员们重新看到了希望。专家表示青膏泥的作用是起到密封的作用,当考古人员挖开青膏泥后发现了椁室,在椁室的南面有个器物箱,但遗憾的是椁室内的东西都毁完了。经过仔细观察原来盗洞准确打穿了椁室盖板,造成了椁室顶部的塌陷,在椁板塌落的下面发现两个铜镜和一枚印章。

经过仔细的清理工作,10号墓椁室几乎被盗掘一空,仅在西侧壁板下的缝隙处发现三件盗墓贼遗落的器物,其中一枚玉质高浮雕螭虎印章引起专家注意。玉印的出土证明墓主身份非同一般,墓主很可能是西汉一位贵族,玉印上篆刻“褚遂”二字,这很可能就是墓主名字。10号墓椁室虽然盗扰严重,但南面的器物箱却保存完好,考古人员打开器物箱后发现里面摆满了物品,经过统计大概有四十多件。经过对器物箱内物品清理,发现大部分都是漆器和一些车饰件、铜箭和铜镞,仍未发现证明墓主身份的物品。而与10号墓相邻的是12号墓,这是整个墓葬群中最大的一座,但在发掘过程中仍旧发现了盗洞的痕迹。在考古队员清理完青膏泥后,在墓坑底发现一具结构独特的葬具,墓葬的规模比较大,底部呈现“T”形,中间是一个棺椁,棺椁南侧有三个并列的器物箱,这种葬式还是首次发现。

经过考古队员的清理,发现南侧并列的器物箱有两个盗洞打穿了东箱和中箱的顶部,椁板虽然已经腐朽但依然在原来的位置,也没有盗洞打穿的痕迹。从腐朽椁板缝隙向内观察,棺室里面的棺木不仅保存完好、色彩依旧鲜艳,而且表面似乎还很光滑。棺木的表面刷有一层很厚的黑漆,上面有很漂亮的精美彩绘,专家们经过研究探讨,最终决定揭取椁板。为了防止这个过程中棺板氧化,队员们首先用水冲洗椁板,然后用保鲜膜进行包裹。棺椁中的棺木图案色彩鲜艳夺目,整个棺椁底漆为黑色,四周用红白彩勾勒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另外棺椁的顶部还绘制蟾蜍、阳乌,肃穆而华美,散发着神秘的气息,显示出墓主非同一般的身份地位。

在紧张的椁室拆除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12号墓椁室分为内外两重,外椁、内椁及彩棺之间仅有很小的空隙,而空隙中没有摆放器物。后来,考古队员用毛毡包裹住棺椁,然后用绳子把它固定住,再将整个棺椁迅速套箱运回实验室,等待进一步清理研究。在棺椁的北侧又发现了器物箱,而且保存比较完好,里面堆满了随葬器物,有陶壶、陶鼎、漆盘、漆奁、铜镜、铜剑、铁矛等100多件文物。可是遗憾的是棺椁北侧器物箱,也没有出土证明墓主身份的文物,于是只能寄希望于被盗的三个器物箱的清理。虽然有盗洞的东箱和中箱,但西箱和中箱之间的隔板也被掏了个大洞。虽然这三个器物箱都被盗过,但考古队员还是在被盗的器物箱中清理出不少文物,除了与北侧器物箱类似的文物外,还发现了一枚玉质的印章。

这枚印章是用珍贵的和田玉雕刻的,正反两面都刻有两个字,分别为“孔调”和“臣调”,因此专家推断墓主人是名叫“孔调”的汉代官吏,而“臣调”是在向皇帝上书时的自称。这枚玉质印章的发现,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不低,经过查阅大量史料,考古专家发现孔调虽缺乏文献记载,但这段时期南阳却活跃着一位名叫孔仅的西汉重臣。西汉早期南阳冶铁业兴起,造就了一批巨商大贾,而精通“大鼓铸”这项金属铸造工艺的孔氏就是其中的代表。当时汉武帝任命孔氏族长孔仅为掌管天下盐铁生产和贸易的大农丞,从12号墓墓主人孔调生活时代来看,他很可能也是孔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并担任有权利直接向皇帝上书的千石以上方面大员。

你可能感兴趣的:(河南南阳西汉古墓群,出土完整的千年彩棺,墓主人身份史料无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