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在烈日下暴晒,苦难在细雨中呼喊

《在细雨中呼喊》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充满压抑、黑色幽默、荒诞不经的青少年回忆录。

它看似杂乱无章,然而是对已知时间的真实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书中重在表达人们在面对过去,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人们对未来的未知和恐惧,充满了不可战胜的神秘,只有当这些结束以后,惊奇和恐惧也就成了最朴实简单的文字。

因此人们是如此的热爱回忆,如同流动的河水,在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里永久和宽广地荡漾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

无数回忆碎片拼成了主人孙光林苦涩、迷茫、艰难、挣扎的成长故事。倒叙、插叙穿插其中,唯一清晰不变的是在细雨中的回忆,细雨中的体验贯穿了孙光林的青少年时光。

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欢乐和苦痛,细腻地刻画了柔弱的母亲如何完成了自己背负家庭苦痛凄凉一生,粗暴的父亲如何鲁莽地过着自己潦草的一生,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无赖。家里有三兄弟,他们的道路只是短暂地有过重叠,随即就又走向了各自的方向。

怯懦的父亲、沉默的母亲、平庸的哥哥、对往事沾沾自喜的祖父……每个世俗的小人物,都卖力的沉浸于自己的人生表演。爱的严重缺席、伦理的崩塌、道德的沉沦、青春期的性启蒙……作者余华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凝视着身边周遭的一切。

但小说表现的决不仅仅是一个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绝望、幻灭、孤独与忧伤,他看到了底层人物的悲剧命运,看到了时代的群像,人们普遍的生存状况,并在象征的层面上,映射了人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个体在时代生存的必然状况。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的早期作品,作者用悲伤压抑的笔触对准了人性和苦难。

孙光林在生活中挣扎,在不甘中呼喊,这一声声呼喊最后在绵绵的细雨中渐渐消失,永远得不到尽情释放,细雨温柔的冲刷着大地,大地无言的倾听着一声声呼喊,这是一种无可奈何。

在细雨中的呼喊,其实是一种无法释放的压抑。反而在暴风雨中呐喊,那才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宣泄,可惜细雨却难以消解任何绵长的苦涩。

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不是有我们现在所谓的隔阂,而是沉重的枷锁,每个人都被禁锢。

没有什么所谓的发自内心,什么都是冷漠,操心的是自己,被操心的也是自己,莫名其妙的挨嘴刀子,突如其来的生活灾难。所谓的父爱、母爱、兄弟情、友情、爱情等,在现实的残酷中完全失去了真诚与美好,每一场戏剧的表达都彰显着人性的悲凉。

这世界怎么了?每一辈人都有不同的痛苦。印象很深刻的一些情节:“我”的弟弟孙光明死了,换来的是父母兄弟以为可以得到褒奖而沾沾自喜;爷爷的无能,想存活就不惜一切甚至不顾亲情;父亲的窝囊,欲望,使得他只顾自己的利益;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脆弱的不堪一击,一点外界的诱惑和威胁即可分崩离析;所谓爱情的真挚,始于感觉,止于现实。

每读到一段回忆,都陷入沉重的思考,这世界怎么了?每一辈人都有不同的痛苦,你感受得到自己的苦难,觉得别人不懂自己,那其他人也是如此,每一辈人也是何其相似呢?

相信每一名读者都能或多或少在克制无华的文字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和时代的记忆。

正如主人公描写道:“我经历了一开始的孤独;而后为了摆脱孤独的虚张声势——和一群人一起玩,仿佛很热闹的样子,其实内心一片荒凉;后来我不再假装自己有很多朋友,而是接受孤独,然后我迎来了真正属于自我的友情。”

原文摘录:

1. 我经历了一开始的孤独;而后为了摆脱孤独的虚张声势——和一群人一起玩,仿佛很热闹的样子,其实内心一片荒凉;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2. 因为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而且还可以不断地更换自己的组合,以求获得不一样的经历。于是我找到了生与死之间的不同,活着的人是无法看清太阳的,只有临死之人的眼睛才能穿越光芒看清太阳。

3. 站在凳子上的冯玉青似乎是奇怪地望了他一眼,然后动作文静地将草绳布置出一个能将脑袋伸进去的圆圈。接着她跳下了凳子,她当初下跳的姿态透露出了女孩的活泼。然后是庄重离去。

4. 整整一天,李秀英都呆在自己屋中,细心照料着自己的内衣内裤,在移动的阳光里移动着那些小凳子。可她经常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喊叫,把我吓得浑身哆嗦。这是我记忆里李秀英唯一表达自己悲痛和绝望的方式。她突然而起的喊声是那样的锋利,犹如一块玻璃碎片在空中呼啸而去。

5. 我突然发现了逃跑的意义,它使惩罚变得遥远,同时又延伸了快乐。

6.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们置身时间之中的伙伴。时间将我们推移向前或者向后,并且改变着我们的模样。

7. 我的弟弟不小心走出了时间。他一旦脱离时间便固定下来,我们则在时间的推移下继续前行。 我是在那个时候知道河流也是有生命的,它吞没了我的弟弟,是因为它需要别人的生命来补充自己的生命。

8. 在远处哭喊的女人和悲痛的男人,同样也需要别的生命来补充自己的生命。他们在菜地里割下欢欣生长的蔬菜,或者将一头猪宰杀。吞食了另外生命的人,也会像此刻的河水一样若无其事。

我是露天儿,专注文学阅读| 自由写作| 全网同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在烈日下暴晒,苦难在细雨中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