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掌如何成鸣?

“齐者,一也,整理之也,使无过不及,各得其所也。”

齐家这件事,我觉得比修身难。

首先,谁是家里人,谁不是家里人?划清边界已经是难题。

其次,明确大家都是一家人之后,听谁的?如何“一”?

一,不是指家里听谁的,一言堂经常会积累小麻烦成为大问题。一,是指家里人愿意共同遵循一个规则,但这个规则由谁来制定呢?一旦这个规则被某个人明确制定出来,那作为家里没有负责制定规则的人来说,我会忍不住怀疑,这个规则是否受制定者的主观倾向影响了,是否有平衡好家里每个人的权责利益。如果我是家里的规则制定者,面对这些质疑,最好的方式就是非主动推进规则的明确,而是在一次一次的人际摩擦中,逐渐理清规则的样貌,让大家看到。对,哪怕我一眼就看透了问题的本质,也要憋着不能说,等大家都看明白之后再说,说一些总是很有道理但所有人都明白的废话。

难道学了儒家,格致诚征炼砺出来的好眼神,就是为了看明白也憋着不要说?

对的,看起来就是这样。正因为“知”,所以能“守”。

守的是家里每个人都有逐渐看明白事理的权力,而不是被我一针戳破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权力;守的是天道终究会被每个人认知,正因为它是天道,所以不用我急吼吼得替它代言;守的是我以身作则,永远以顺性的方式去应对,而不要主动乱性。

很多事情,明明知道,却做不到,那就是知得不够彻底。

家里面如何“齐”,首先要承认,我的认知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哪怕我觉得我是正确的。其次要反思自己每一次的回应,是顺了哪个性?顺了我的性,还是顺了对方的性?还是顺了这件事的性?对待亲密的人,我是否太苛刻?经常容易失去理智?最后,我是否有能力撇开种种浮云,看清真相?其中有刻板印象的成分吗?其中有被其他事情影响而迁怒的部分吗?其中有曾经某创伤事件的阴影吗?我也不知道……因为缺乏信息,也因为“感同身受”这件事几乎不可能。

在读齐家的过程中,我在想,家里面的“齐”与“法理情”是什么关系,真的就是侧重情,而很少有法吗?毕竟国家的执法机构已经接管了传统宗族中的法这一部分。如果齐家就是依循情之一字,那情又是怎么来的?情来自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对关系的认同和经营吗?长辈有长辈的样子,晚辈有晚辈的样子?真让我来选,我还是希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样子,而不是论辈分,你是那样的人,我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们俩注定了是某种关系。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好好得先修身,然后再去齐家。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生活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网络中,修身齐家一直都是并存的,也是相互影响的,有的时候我说完话就会后悔,觉得自己还是戾气太重,可是那句话让我憋在心里真是太难受,那就干脆说了,然后允许后悔,然后下次争取能忍住,就这样磕磕绊绊一路走着。

鼓掌难鸣,与道相鸣,爱这个世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掌如何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