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说七月流火,现代人说七月流火遍地,流火到底是指什么?
诗经七月流火 的当下解读,天上大火星,人间正流火
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带的人们对于公历七月和八月,有种切肤的体感,那就是灼热。这种灼热和北方的热还略有不同,是那种高温高湿的残酷,所以长江沿岸某些城市冠以“火炉”之称。
户外虽然阳光灿烂,但是最好隔着空调玻璃窗去看外面的明丽,因为当你无所防护的出门,绝对会感受到太阳灼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痛苦,所以,阳光和暑气所到之处,被称为流动的火苗毫不为奇。古诗中“七月流火”恰恰应景。这是深切的体感。
“流火”,常为现代人所用,一个作家写“八月里往浙江,遍地流火。”她说对了吗,她说得没有错。七月八月的长江沿岸,户外的阳光和空气像火一样灼烤着人,虽然没看见到处是真正的大火,但是此阶段不仅人体感难受,也是火灾的高发期。尤其多水的城市和地带,水深火热,那是真实的身体和心理感受,因为超过体温的气温,像地狱之火。
“流火”,又指火山和钢铁的熔火,那到处流动的红色的岩浆和流动的铁水,也被生动形容为流火,那流动的火。但这里的流火不是诗意,反而可能是事故。
七月八月仿佛真的是火红的,所以用七月流火,流火遍地来形容七月八月的烈日酷暑,并不为过,而且很形象。
但是在古汉语中,古诗词中,七月流火,是另一个概念。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七月》
古代农历的七月,却是公历的八月九月。此时已经走向农历的秋天,有不耐酷暑的梧桐叶子,一叶落而知秋,酷暑已经或者即将结束,那这里的流火指的是什么呢?
大火星,即心宿二,农历仲夏,黄昏时心宿二出现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农历六月七月以后,就渐渐偏西向下行。
古人以天象来划分四季,当大火星逐渐向西移动,也就是秋天到来。诗经中的“流火”是指的向西沉落的火星。农历的七月,大火星西沉,表示着天气转凉。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
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唐朝敬括《省试七月流火》
这是写的立秋时段,梧桐落叶,火星西沉,秋天已经来了,至少晚上要凉快许多。所以诗人能够早晨外出,看看河边晚夏初秋的河水月亮。
“人间逄七月,大火向西流。
民事终嫌向,天时始应秋。”元朝·凌云翰《七月流火》
人间到了农历七月,大火星开始西沉,经历着酷暑的人们还在怀疑暑热是否真的会走,实在是热怕了,但是的确秋天已经到来了。
可以看到古诗中的流火是指农历七月的大火星。
虽然古诗中七月流火,是秋天到来,要凉快的含义,但是仔细看看这大火星,在农历的六月可是妥妥挂在天的正南方,大火星之火,其实正对应的酷暑和盛夏。若是活在上古,只怕我也要叹,六月正火呢!那大火星嵬然不动,白天太阳如火,晚上热浪如火,求您下去吧!您要是不挪动一下,这地面和人间就真的如同火在游走。
“大火气方炽,新金伏未兴。
茅屋苦卑陋,蕴毒空自憎。
流汗常被体,涤烦屡饮冰。
那堪青蝇辈,鼓翅作威棱。
薰风烁炎日,沸鼎助薪蒸。”宋朝·傅察《次韵廉夫登沮微亭二首·大火气方炽》节录
古代的七月流火是从天空的正南方向开始西沉,那么农历五月六月是个什么场景呢?
这首诗写了酷暑中的难受。大火星气焰正嚣张,搞得人间火一样的炽热,秋天还没有到来。我住的屋子,又小又简陋,里面到处是热毒。常常汗流浃背,时常要买冰饮用,最可恨的是苍蝇,扑棱着着翅膀,惹人烦躁。
那热风在太阳下到处游走,仿佛煮沸的锅还要加把柴火,蒸得让人难受!
这不就是大火星的农历五月六月,人间酷暑火热的具体写照吗?
和现代人的体感何其类似,如果你不是在空调房里。
所以古诗中的七月流火那是送夏,但是农历五月六月妥妥大火星下的水深火热啊!
而农历的六月正是公历的七月。
古诗中的流火固然是特指大火星的西沉,但是谁说大火星不正对应火一样的盛夏呢?
所以现代文中,用七月流火,也没有错。只不过这里的火,不是指大火星,是指公历七月如火流动的暑热。天上大火星端端主在天空,人间到处是流动的如火的热焰。
我们和古人的感觉也并不隔膜。
有人说现代文中用七月流火是错的。但是语言文字在生活中传承才有生命力。
七月流火形容七月的盛夏,不但没有错,反而特别形象生动。
用的时候,知道古代流火的典故,反而会更会心,因为此时正是古代大火星主照天南的时段,天上大火星,人间正流火。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