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序分析和约束的学习似乎是学习FPGA的一道分水岭,似乎只有理解了时序约束才能算是真正入门了FPGA,对于FPGA从业者或者未来想要从事FPGA开发的工程师来说,时序约束可以说是一道躲不过去的坎,所以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来正式进行FPGA时序分析与约束的学习。
我们在设计FPGA的时候往往是进行多方面性能的权衡来实现设计的最优化,在可实现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会期望处理速率越快越好,但是与理论不同,在实际的硬件设计的时候,一个逻辑上正确的设计仍然会因为现实世界中的实现问题而失败!
在讨论数字电路层面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一种抽象化模型的方式,这里我们以一个反相器为例:
上图就是一个反相器抽象模型的例子,可以看到,当输入信号A发生变化时,输出信号Y立即发生变化,没有任何时延,这是我们抽象化模型的理想情况。
但是在真实的硬件电路中,输出会相对于输入有一个时间延迟(晶体管需要变化的时间),如下图:
根据数据测定,一个真实的反相器的延迟情况如下:
这样的一个电路延迟根本上来自于:
(1)在一个电路中的电容和电阻
(2)光速是有限的(在纳秒尺度上不是那么快,也就不能被认定为无穷大)
任何影响这些数量的因素都可能改变延迟:
(1)上升rising(即0 -> 1)与下降falling(即1 -> 0)的输入
(2)不同的输入有不同的延迟
(3)环境(如温度等)
(4)电路老化问题
我们从输入到输出都有一系列可能的延迟 。
这里首先我们来设定两个基本概念:
Contamination delay (tcd) : 直到输出Y开始变化的时延Propagation delay (tpd) : 直到输出Y结束变化的时延
真实的组合逻辑电路与我们抽象的数字电路是不一样的,真实的电路在输出相对于输入会有一定的延迟,我们规定了:
在考虑到输出相对于输入存在时延的情况,那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毛刺的发生,可以说毛刺对于组合电路的设计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们以上图为例, B处数据从1变到0,n2首先发生改变,这个结果通过最快路径先被传递到了输出Y,导致输出变化,等到n1变化的结果通过慢路径被传递到输出Y,结果再次变化,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毛刺,最终输出Y会呈现一个短暂的0状态。
我们在数电中学过通过卡诺图的方式来优化电路,消除毛刺,这里不做展开。在这里我们考虑以下问题:我们是不是每次都必须消除毛刺?
考虑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消除毛刺意味着更大的资源和功率消耗,同时也增加了设计者的设计难度,无论有无小故障,该电路最终都能保证收敛到正确的值。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需要完全消除毛刺的存在。
(1)如果说我们只关心长期的稳态输出,我们可以安全地忽略毛刺;
(2)应该由设计者来决定毛刺在他们自己的应用程序中是否重要。
本文中我们介绍了组合电路的时序问题,定义了tcd和tpd两个重要参数,明确了如何寻找一个组合逻辑电路的最短路径Shortest Path和最长路径Longest Path(更常规的叫法是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然后我们分析了组合逻辑毛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卡诺图的相关方式来优化电路,消除毛刺,但是这取决于设计者是否需要消除毛刺。
本文作为时序分析部分的第一篇文章,带领大家初步认识了时序在电路中的存在形式和潜在影响,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时序逻辑电路的时序问题就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