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自信(2)

      上文讨论了影响学习成绩的天赋,无非是想表达这么一个观点:天赋差异确实存在,尤其是上智下愚难以撼动,也就是说,面对天才和弱智我们几乎无法发挥影响力。美国相较于中国,更为看重天赋个体差异性。《阿甘正传》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获奥斯卡奖,或许和这种文化有关,弱智者逆袭想想都令人兴奋。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上至朝堂,下至黎民百姓都耳详能熟。“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让人听了热血沸腾。其实励志也好、鸡血也罢,有时候还真得看到个体差异,否则会被人看成没有自知之明。倒是智商中间人群,家庭教育大有可为,毕竟智力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作用更大,而非智力因素别指望校外培训机构,父母才是孩子的贵人。

      最近“双减”政策的出台,大众最应该思考的是,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究竟谁的作用最大?

      毫无疑问,诸多的研究发现,孩子自身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大,无论是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是家庭教育,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都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再次是学校教育教育,最后才是培训机构。

自古华山一条道?条条大路通罗马

      可不少家庭最热衷于择校(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也就是说,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手足无措,却寄希望于择校和校外培训。究其实,还是内因更重要,外因作用有限。

      最为直观的就是,在一个班里,几十个孩子享有同样的校园文化、任课教师,为啥孩子之间的成绩差异那么大?答案就是家庭教育。

      倘若校外培训起着决定性作用,那老百姓的日子更没有出头之日。因为无论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普通老百姓都比不过富人。我们拿什么和富人PK?能挣钱的都不是傻子,也就是说人家的孩子智商大概率不低。好就好在,智商不是决定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学习动力、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等维度穷人家孩子和富人家孩子处在同一起跑线。忽视家庭教育,富人照样会养出一个败家子来。你若重视教育,当务之急,你要重视家庭教育。无论贫穷和富有,亲子关系的好坏忠实于高质量的陪伴。它永远不会势利眼!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先后出版畅销书《其实你不懂孩子》《学习好其实并不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自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