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六章

本文为《后现代课程观》研读小组钉钉群的灌水,直接文字整理形成。未经审校,权当记录,之后完善。

本书封面

第六章标题是“反常与科学发现的突现”,反常是什么?

反常就是违反了常规科学做出预测的事实,也就是新事实,或事实的新颖性。

反常就是违反常规,那常规科学在做什么工作?常规科学正在忙着解谜。那常规科学时期会不会有反常?

科学发现是偶然的么?不是。

常规科学目的在于稳定地扩展科学知识的广度和精度,只在于累积,不在于创新,只有证明,没有发现。研究结果不符合预测,是科学家的失败,不是范式的失败。

范式在它形成之初,其应用范围和精确性都是极其有限的,它从竞争中胜出,是它能更成功地解决一些问题。但它仍然需要进一步地得到完善,扩大应用范围,增强自身的明晰性。

于是,常规科学致力于解谜。那在解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几种结果呢?

对的,一种情况是谜面被解开,纳入到原有范式中去,使原有范式得到扩充和壮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原有范式无法解释,反常出现。

反常出现之后,科学共同体会如何对待反常?

反常出现之后,起初只会被认为是无效数据、无关事实而被忽视,范式对数据或事实,有某种预测范围,在此范围是可接受的,不在此范围内通常是你做实验有问题,需要重新来,不能一有问题就修改范式。

之后是被抵制,在反常拒斥在常规科学研究范围之外。

直到反常反复出现,才会引起范式的重视。

范式开始研究反常,通常来说,反常会被解谜,范式会对反常重新解释而将其纳入范式,这样,范式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大,内涵得到新的明晰。这就是常规科学的工作,也是常规科学当中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但是也会有些反常始终无法纳入到当下的范式中去,那就会迫使现有范式理论发生调整,直到使反常变成预测相符。

在反常影响范式的过程中,最难的一环是什么?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真正能让反常推动科学进步,关键在于发现”反常“的时刻。

这个反常不是随意的反常, 不是科学家偶然的发现。 在库恩看来, 反常只能在范式提供的背景下显现出来。 即, 没有范式, 便没有反常。

以氧气发现为例。

普利斯特列手里拿着一瓶氧气,先是当作笑气,后又看作是脱燃素空气,这对于一位燃素化学家来说是个完全意外的气体。这时反常出现了,但普利斯特列却没有任何的准备。

拉瓦锡手里拿着同样的气体,但他将燃素理论修改为了氧化理论。所以,拉瓦锡能够在实验室里看到像普利斯特列那样的气体,而后者却始终未能在实验中看到这种气体。

因此,反常不仅是观察到某种现象,还需要有关概念范畴也要预先准备好,发现那个东西又能发现它是什么,两者才能毫不费力地一起同时发生,才能算是”科学发现“。

范式引导下,常规科学详尽各种资料,建构精密仪器,精炼科学概念。常规科学变得越精确,涵盖面越广,就越容易发现”风吹草动“,越容易看到反常的存在,越容易明确反常的价值。

在范式指导下的研究,毕竟是一种引起范式改变的特别有效的方式。

科学史上的科学发现, 都没有偶然之说, 都是在范式下的正常反应。脱离了范式的研究创新,不是过异想天开,好比吃大蒜防疫情,提法是挺新鲜,但跟科学就没什么关系了。

这对于科学教育或我们进行课程研发有什么启示呢?

【认知冲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