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27本书---窄门

安德烈,纪德

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21年纪德逝世70周年。

由《背德者》(1902)、《窄门》(1909)、《田园交响曲》(1919)构成的“道德三部曲”又最具代表性。

1869年11月22日,纪德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基督教新教家庭,父亲在巴黎大学法学院教学,母亲出身于名门望族。1891年,第一部作品《安德烈·瓦尔德的记事本》出版。1895年,母亲去世,和表姐玛德莱娜结婚。194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1年2月19日,因肺炎在巴黎去世。

纪德其人,无论在写作内容上,还是在政治倾向上,亦或是感情经历上,一生都颇多争议。清教徒式的家庭教育、尼采思想的启发,令其从青年时代就十分叛逆,抛弃传统的道德观念;非洲之行对殖民制度的批判和迅速成为共产主义者又在访苏后幻想破灭的极端变化,使之在身前身后都遭到右翼左翼的猛烈抨击;不顾母亲反对和表姐结婚,被自己崇拜的奥斯卡·王尔德点破真实性取向,后又和另一女人出轨生下孩子,混乱的感情生活给他添上了许多道德污点。

但正如让·保罗·萨特在悼念文《活着的纪德》中所说,“法国三十年来的全部思想,无论愿意与否,也无论他们别的坐标是什么样子,是马克思、黑格尔、或克尔凯郭尔,都应该参照纪德来确定自己。”谈论这一阶段的法国文学,纪德始终是绕不过去的那一页。

《窄门》讲述了宗教道德对恋人的约束:杰罗姆和表姐阿丽莎两情相悦,阿丽莎因为目睹母亲和人私奔,妹妹过着不幸福的婚姻生活而产生顾虑,疏远杰罗姆,转向狂热的宗教信仰,希望爱人能穿越“窄门”、接近上帝,最终孤独死去。


在世人看来并不出色,在上帝眼里却非常出色。

将来无论我成为什么人,只是为了你才肯成为那样子。

并没有经过挑选才爱她,我从来就没考虑过什么理由。

极似幸福的静谧

我爱太深,反而变得胆怯而拘谨。

看看世界在我们心灵的影像,哪怕自己的影像破碎了,上帝也能认出来。我们若能看到我们心爱的人的心灵,就像对着镜子一样。

我这辈子有着落了。

品味自己的不安情绪

我的一生除了爱情别无他求,于是抓住爱情不放,只关注我的女友,其它什么也不期待,也不想期待。

感谢上帝把我们俩同时拉的靠近他。

这么久不见你,确实挺难受的。

应当寻求的,绝不是思想的一种解放,而是一种狂热。思想的解放必定产生可恶的骄傲

上帝允许我尽情欢乐。

我有一种幼稚的感觉,上帝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

我对你的爱,是发自我的整个灵魂。

不同意你的判决,要求重新审议。

它在幸福到来之前,甚至胜过幸福本身。

她一句话,就能驱散我心头的乌云。

内心悲怆的凄苦就化为淡淡的忧伤了。

没有你,我艰难的流浪。。。

我从来只是为了他才会追求完美,而这种完美,又只能在没有他的情况下才达到。

难道还有比爱情更强大,更甜美的魅力在暗暗的吸引我吗?若能爱的极深,两个人同时超越爱情,那该有多好!

您给我们指出的道路,主啊,是一条窄路,极窄,容不下两个人并肩而行。

每日面包一样的进行抄录

要处处将他的形象,置于您和我之间

唯独他给我带来的这种喜悦,完全是您赐予的。

基于多么怯懦的心理,才总是乞求上帝赐予力量。

你知道我要有他才能爱你。

把他给我,我就把心交给你。

我即使不再乞求了,难道你就不大了解我心的妄念吗?

主啊,那幸福的大门,请给我打开片刻吧。

自己的心情近乎快乐,表明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期望了

上帝呀,让他发现一颗心的笨拙声调吧。

现在我想死去,速速死去,别等我又明白过来自己孤单一人。

世俗的悲剧把阿丽莎逼上了宗教的救赎——尽管这条路或许和世俗之路一样通往无路之地。

阿丽莎的彷徨

母亲的私奔曾经给她心中留下了阴影,但这尚不足以使她对现世绝望——毕竟,她还有杰罗姆,还有朱丽叶,还有她的父亲。然而,当她目睹着妹妹朱丽叶在与世俗短暂抗争后的“沉沦”——变成一个近乎絮絮叨叨的妇人之时,当她目睹父亲的衰老颓丧之时,当她目睹着圣洁的梦幻遭受破碎和污浊之时,她终于走向了弃世。她明白一旦选择世俗的生活,也大抵就接受了世俗的堕落,她畏惧这种堕落,当她感到自己老去时,她对之加倍地恐惧。这是阿丽莎的彷徨。

女主追求的不是幸福的结果,而是幸福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逃避。

我终于感到,我们之间的全部通信只是一个大大的幻影,我们每个人只是在给自己写信我深刻地爱着你,但却绝望的承认当你远离我时,我爱你更深。

性爱是人类社会里难得的既可以取悦自己,又可以取悦他人的行为。”

越学会如何爱人会越发觉精神和身体的欲望是相辅相成的。同爱人走过很长的路后逐渐感受到的性只是爱的辅助。

分别在心理和生理范畴的这两件事,与爱人相处的越久,越会回归于精神。也发现,性与爱是同样美好同样服务于心灵的两件事。

《窄门》中讲述的爱情,就是一段竭力追求精神融合却排斥肉欲,深爱着彼此却强迫只在美德巅峰相聚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杰罗姆

我追求这一切美好之物皆是为你之时,当阿丽莎惊恐地认为杰罗姆没有自己不能成为高贵之人时,她的宗教情结使她感到另一种彷徨:奥古斯丁多少次藉柏拉图的审美阶梯警告世人不可停留于低层次的行为或形体美,而应当追求理念和彼岸美。在杰罗姆那里,这两种美是同一的,它们统一于阿丽莎身上;但在阿丽莎那里,她比杰罗姆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形体美甚至行为美都是转瞬即逝的,如此下去,撕裂迟早发生。阿丽莎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并不为了成全杰罗姆的情感,而是为了让他直面这种撕裂,并且在这种撕裂的痛苦中通过窄门。

而杰罗姆的爱在现实,在俗世。他的有所成就,全是为了阿丽莎。他所有的在德行上攀爬都是因为他把阿丽莎当作目标放在了巅峰。他想要的,只是与阿丽莎长厢厮守而已。

我爱她,我愿意为了她变得更好,我想与她生活在一起,我想同她走完一生——这是杰罗姆的爱。而阿丽莎的爱则是,我爱他我就要做出牺牲。我要去放手,为了他能达到更高的高度。

杰罗姆带代表着所向往的自由,是世俗的幸福,是真正的自我的想望。

而阿丽莎表达的是追求上帝,是对完美道德的苛求,是纪德在宗教观念上的自我束缚。

安排这两个角色相爱、纠缠、分离过程的同时也是纪德本人在进行自我对抗。

在水边,我看见自己

我和我的生活都发着光

我们将来不是有整整一生吗

我期望的到底是幸福还是朝幸福的进展”,即人们对于结果的追求和进展的追求之间的矛盾,是目的地还是走过的路本身才是目的,一直让我困扰。

您想知道窄门想表达什么,其实我之所以会读纪德的作品是因为他作品里的那种优雅吸引了我,我阅读的时候喜欢在心里默读,纪德的字句里的那种克制和浪漫真的是很美,我读窄门的时候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休息一下,休息期间大脑还有作者的灵魂,整个人都是放空的,类似贤者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第27本书---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