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到极致还有救吗?

1

从小开始我就属于是“别人家的孩子”。

小学以全乡第一名毕业,创造了所在小学的最好成绩,因为往年第一名都由乡上的中心完小承包。

高中进入重点班,成绩一直保持名列前茅,高考得了全州第四名,并拿到奖学金。

除了学习好,我还很懂事。

从来不会乱花钱,不跟父母要这要那,节假日还帮父母干农活。

外人看来,我读书好,头脑肯定聪明,一定很自信。

其实不然,多年来,我自卑到极点。

初中时,班主任看我每天只知道学习,于是篮球比赛时,想让我上场比赛。

无论老师如何劝说:“自信一点嘛,多大点事啊。”甚至上手拉我。

我也坚决不上场,在操场边死死抱着梧桐树不放。

因为我觉得不擅长会很丢脸。

其实班里女生没几个人摸过球,可她们没有任何犹豫,自信地上场了。

自卑一直延续到高中。

高三时,我的英语成绩是数一数二的。可是英语演讲比赛,我不敢报名。

心底一直有个声音:你只是考试成绩好,口语没有别人好,别报了。

英语老师特意找我谈话:“你口语不好?那谁好?成绩不如你的都报名了。”

可是,自卑又一次占了上风。

等到大学时,自卑达到峰值:

出生于农村,没见过世面,自卑。

没学过任何才艺,自卑。

云南紫外线太强,从小晒到大,皮肤很黑,长的又不好看,自卑。

性格内向,不擅长活跃气氛,自卑。

最重要的,小地方的佼佼者到大学发现遍地是学霸,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彻底自卑。

直到多年后,走出自卑的我,复盘往日时光,才发现: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卑感。

因为我们总会发现自己有些方面会比别人弱,所处环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

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的折磨,会被压力逼迫着采取某些行动。

但每个人对待自卑的方式不同。

自卑感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不过可归结为两种:

1、不敢尝试

2、做“坏事”逃避

第一种,为自己的努力和行为设定种种限制,不敢尝试。

给自己设限的人,更在乎“不要失败”,而不是“争取成功”。

表现出来就是犹豫不决、故步自封,面对困难时畏首畏脑、甚至选择逃避。

比如我,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事,绝对不去做,不尝试更不可能有机会做好,做不好导致自卑加剧,陷入死循环。

曾经的我,总是在开始之前,就对自己说:我不擅长,我不会,我不好。

一方面,会安慰自己甚至强迫自己凭空产生优越感:我是对自己要求高,所以才不去做那些拿不了第一的事。

另一方面,内心又清楚,自己只是懦弱,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对自己的懦弱又深深地自责。

于是,整个人陷入焦虑,焦虑的结果就是内耗。

这也是很多人不满于现状,一边不停抱怨,一边又不做任何改变的原因。

第二种,做“坏事”逃避自卑,通过一些自欺欺人的行为来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比如一个对自己的身高感到自卑的人,在与别人比较身高时,会尽力挺直身板,甚至踮起脚尖,好让自己显得高大些。

《火影忍者》中鸣人小时候,喜欢对老师、同学各种恶作剧,恶作剧成功时自认为很厉害,其实他只是想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得到老师的关注。

而那些无法应对工作上的困难、在职场失意的人,就可能在家里成为一个暴君,以此来树立威信、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然而,无论如何努力安慰自己、欺骗自己,内心的自卑感都不可能真正消除。

生活依旧是老样子,自卑感也一如既往。

3

那么自卑感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能伴随人十几年、甚至是一生呢?

个体心理学说:不了解童年生活,就无法理解一个人的成长。

就拿我来说,我的自卑感始于一次校长的当众怀疑。

周一升旗,校长开例会讲话,从六年级开始表扬取得好成绩的学生。

虽然开学时,我的成绩很差,可是经过半学期努力,五年级第一次期中考试,我考了第一名。

这是进入隔壁村的完小后第一次考试(一到四年级,在本村小学就读,代课老师每天让抄一遍课文就算上完一课,什么也没学到,考试时有选择题填空题之分都不清楚)。

我第一次遇到负责任的老师,也是第一次知道要怎么读书,因此我满怀期待。

可是校长对我没有鼓励,更没有表扬。

当着全校学生和老师的面,只有深深的怀疑和不屑:不知道是真的成绩好,还是只是南郭先生。

原来,校长更喜欢本村的学生。我来之前,原本的第一名是本村学生A,我一来就超过了A,校长很不开心。

于是,我为了证明自己,一直努力学习保持优异成绩,但心里却从未认可自己,觉得自己哪儿都不好。

老师在幼小的学生心中地位很高,因此老师不负责的言行,便会影响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甚至留下一生都无法摆脱的阴影。

而在孩子成长中更重要的是父母。

爱撒谎的儿童背后,往往有一对过于严厉的父母。

毕竟,若不是说实话会带来危险,撒谎就毫无意义。

父母对别人家的孩子赞不绝口,对自己的孩子却吝啬鼓励,甚至常常打压、贬损,那么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肯定很低。

吵架成了父母的家常便饭,那么子女成年后对婚姻家庭,将缺乏信心、甚至恐惧。

研究表明,儿童在五岁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为模式,有了根深蒂固的观念。

哪怕这些观念是大错特错的,人们还是不会轻易放弃。

因此,童年时期的自卑很有可能会伴随一生。

4

在困难面前,普通人与自卑者最大的区别:前者会努力想办法解决,后者则坚信自己无力解决。

面对自卑的人,不能直接说:“我知道你这是自卑,不要自卑,要自信。”

这无异于跟头痛的人说:“我知道你得了什么病,你这是头痛。”

除了强调自卑,没有任何作用。

通过行为发现背后隐藏的自卑,并在气馁时给予鼓励,才是王道。

比如一个傲慢的人,内心感受是:“我必须要展示出我是重要人物,不然别人会看轻我。”

而说话时要辅以强烈手势的人,心理活动是:“如果不强调一下,我的话就毫无分量。”

要知道,任何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举止背后,都有一种亟需隐藏的自卑感存在。

看见自卑感,是第一步。

接下来,要正确认识自卑感,它有很多坏处,但也有优点。

自卑感本身是正常的,它是你意识到自己有不如意的地方才产生的。

换句话说,自卑感是你想要变得更好的动力之源。

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发现自己有未来进步的空间和需要时,才可能努力改变命运。

因此,消除自卑感的唯一直接的方式是:保持勇气,找到更有意义的解答方法,改善现状。

就像汤唯一样,不给自己设限,即使被封杀,也能死磕到底,荣归演艺圈,迎来新的开始。

就像鸣人一样,放弃恶作剧,真诚待人,努力修炼自己,最终收获认可和掌声。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卑到极致还有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