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KOL?以史为鉴的13条BB,你考虑过吗?

经历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对当下的很多事情,会冷静很多,或者叫做冷淡吧。

1、一切从用户出发,而不是从自己出发。

在这里我想吐槽的是微信视频号里的大部分人,年纪轻轻的就自誉为某某导师、某某创始人、某某联合创始人……殊不知,就你能?就你厉害?

如果你真能分享一些“干货”也可以,但,很多人是东拼西凑的零部件,看一篇还可,但看着看着就发现,MD,就是吹牛逼的,还是搬运的,都是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东西,byebye了您那内,自娱自乐、好为人师的东西可能暂时互相捧场,长远一定没有价值。

2、不符合逻辑和常理的事情一定走不长。

在信息垃圾满天飞的今天,抖音、头条、知乎、、贴吧、还有公众号,每天产生的问题和伪干货数不胜数,而且还有阅读/点赞/传播量不低的内容(这里指伪干货内容),看了所谓的大神干货后,有没有发现一个干货——都TM差不多?都TM纸上谈兵?都TM理论性真确?

相信你的判断,但是如果有人还在哄抬之,如果不是傻,就一定是想利用其割韭菜,他有其他以此概念赚钱的门道。

3、不仅要有创意,也要有概率意识。

谁谁谁家做的啥啥啥,牛逼哄哄的,真的盈利大大的;

谁谁谁家做的啥活动,牛逼哄哄的,流量真的大大的;

谁谁谁家做的啥啥啥,牛逼哄哄的,XXXXXXXXXX;

那YY的这个人有没有想到,车祸年年有,天天有,会不会下一个就是他自己?然后他BB了1万条不可能的概率事件;

所以,不仅要觉得这事有可能,也要想这个可能是万一还是亿一。

4、没有团队化就会能力不足?

在个人副业,或者是创业过程中,都想做大、都想规模化,于是,就想到的团队化,但团队化了后,又会觉得很多人做事成本上去了、效果未必如自己一人。

so,团队化永远是冒险的重要一步,除非,你爸能给你500万的启动资金,但是,找人、找厉害的人永远是第一要务。

5、不要相信别人承诺的各种资源和机会。

A:兄弟,我今天要还信用卡了,赶紧把借我的3W块,还给我。

B:好的,哥们,今天肯定还,肯定还,肯定还……。

于是A就很欣慰的静静等待……结果……

C:如果咱俩合作,我会将XXX资源给你用,然后……再加上……然后……纳斯达克上市也是指日可待的;

D:确实是,如果我利用你的……我这么做……那么,肯定……

结果,凉凉……

这种事情不多吗?小到个人事情、大到公司融资,屡见不鲜。so,哪怕这种诱惑让你眼前一亮,没有实际闭环和利益往来都等同于画饼。

6、必要的高调?

加我时,请备注xxx;添加后,请发个人名片,如:某某创始人、某某行业N年、某某粉丝M百万、曾经……

不高调,可能门槛就迈不过去,即有时候不是为了给用户讲故事,而是为了同行的圈子。

但,这类圈子是否真的有用?为了装X?为了符合如今的社交潮流?都有可能。

但,最终,很可能真正赚钱的,最后都是你发现不混圈子、不被四处吹捧的,因为这时,你可能发现:MD,这些人怎么都喜欢这样?

7、分享精神和快速迭代验证的意识都非常重要?

不管是倒逼型输出、还是利他型输出,分享精神和快速迭代验证都是非常正确的,一句很正确的废话——长期利他,必然利己。

是的,不仅可以积累个人IP,还能强化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而这需要一个小前提:和谁?比如:如果面对完全陌生的深水,很多时候大家都在信息差中,这时候与人讨论除了缓解寂寞,其实意义不大。

8、对任何虚假繁荣时刻保持警惕。

有些东西,给你,你可能抓不住;

有些东西,给你,你可能做不好;

有些东西,给你,你可能弄巧成拙;

有些东西,给你,你可能祸出萧蔷。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你再等等。

9、对于人性要去理解。

但不一定要真的去刻意迎合所谓的平均审美,你做不到就会夏虫语冰,正确的做法是用一套技术手段自己去接近。

张一鸣自己不需要去迎合二三四线城市的屌丝文化,但他的产品一样可以通过技术捕捉到;

老张家的火锅店想学海底捞,但,店员和客户都说,真TM神经病。

10、太混人际场的人。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故事,听的不要太多了,所以,太过于混迹职场,假如找不到太善钻研的人,两者还不能认识到自身局限而紧密配合起来,那么,一定雨打风吹去不会有大成,反过来亦然。

11、不要打鸡血,不要一厢情愿,不要精神胜利法。

这本质和宗教信徒或者狂热赌徒没有任何区别,创业者是积极乐观又时常悲观的,请分清理想和现实、能做的和想做的、想做的和能做的。

当然,企业文化是必要的,但没有是……

12、也不要相信毫无理由的抱团取暖。

你有没有加入一些xxx交流群、xxx学习群、xxx抱团群、xxx互助群?

然而……有多少是能达到1%的预期的?

有时候抱团取暖,其实是没有解法的互相欺骗,更不要相信没有逻辑闭环的每日坚持,本质就是一种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

13、不要试图去教别人,或者改变别人

在社会上混,是需要被毒打的,也就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在通往成功的小道上,弯路该走的,一个都不会少,而这些弯路,都是需要成本的付出。

特别是他人来提问时,来不假思索的索取时,我连假惺惺回应的都懒得假惺惺,因为他们多半不是真想来问。

所以,遇到笨蛋,如果没有剩余价值可以榨取,就趁早远离,把时间留给自己和正确的人事,这一条看起来残酷,其实是创业者应有的自觉。

书生们无法战胜的是内心对于“造假修真”的道德排斥,是对于low的鄙夷不屑,是对于缺乏原创精神的不爽,是对于关系资源的本能抗拒,是不做分享不好为人师的漫长寂寞,是法律道德边界的恐慌……

但是很遗憾,在我们这个社会,以上各条客观上可能是最正确的,虽然很难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成KOL?以史为鉴的13条BB,你考虑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