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演化(中)

经历了南北朝的持续动荡后,隋朝建立。隋朝建立之初,隋文帝杨坚面对如下问题,一是如何制衡南方世家,二是如何保障军队战力,三是如何稳定隋朝统治。汉朝伊始,世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皇权与世家的争斗从未停息。隋朝建立时,正是世家大族鼎盛时期。南北朝时期,伴随衣冠南渡,世家力量得以空前膨胀,甚至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这无疑不被皇帝、皇权所接受。因此,遏制削弱世家,势在必行。隋文帝本身是世家大族一员,且是顶级世家大族关陇门阀之首,但等上皇位后,其与世家大族之间开始产生利益分歧。世家大族利益需要限制皇权为自己牟利,皇权则要加强自身遏制世家大族,维系自身统治,因此二者必然分道扬镳。但隋文帝作为世家大族,起兵与建国过程中借助了大量关陇门阀的力量,这使其无法与关陇世家彻底切断;同时在南方依然存在着大量权势滔天的世家大族。北方虽仍有许多世家大族,但经过长达几百年的外族洗礼,数量并未留存太多,导致其虽仍具有着相当影响力,但权势却并未有多大。南方则不同,作为衣冠南渡的留存地,大量当时北方顶级世家迁移过去,同时南方本身也存在着诸多世家,经过几百年发展,使得南方世家势力远高于北方。基于此,隋文帝为遏制世家,采取了开源节流策略。一是开源,采取科举制以吸纳更多人才为自己所用。二是节流,提高武将以及勋贵地位,使其与北方世家共同压制南方世家,削弱其力量,使其统治更加稳固,以此开源节流来保障皇权的崇高。并且为保证军队战斗力,同时也为使皇权得以更加深入地方,形成对地方的实际控制,隋朝推行完善了府兵制,以此作为统治根基之一。如何保障平民生活使其不造反,如何保障府兵制军人的生活与忠心,隋朝采取了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以最大程度保证耕者有其田,避免大规模土地兼并产生,隋朝以此几种为立国之策,用以维护自身统治。

    隋文帝采取的种种政策,虽然抑制了世家力量,但并未完全根治,其采取科举制以图吸纳更多底层人士,给予底层人士以上升通道,但受限于当时知识的珍贵程度,以及其高额的传播成本,这使得虽然实行了科举制,但真正中举的人仍是世家大族子弟,同时其用北方世族来压制南方世族,虽然短时间内压制住了南方,但北方世族依然是世族,其发展壮大之后依然会对皇权产生威胁,因此隋文帝对世族问题并未彻底解决。隋炀帝渴望直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推行了一系列政策,而这些政策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面对世族,首先要解决的是路程问题,南方世族之所以做大,之所以权势滔天,固然有着诸多原因,但其离北方中央较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俗称天高皇帝远,因此想要对付这些世族,首先要缩短路程,同时在多种因素的考量下,隋炀帝决定开凿京杭大运河连通南北,京杭大运河开通后,不但商贸往来,漕运等会得到改善,同时运兵的速度与效率也会大大加强,这使得朝廷对南方有更牢固的统治。同时隋炀帝还开启了三征高丽计划,原因之一当然是高丽的羁傲不逊与挑衅,但更深处原因则是启动全国军管模式,世家问题以当前的技术与生产力在和平年代完全无解,因为朝廷中几乎所有官员都属于世家大族,想要实行某些不利于世家大族的政策,根本无法在朝堂上得以通过。即使皇帝强行通过,也会因为各级官员均为世家大族子弟,使得这一政令成为一纸空文。同时皇帝也无法随意任免或是诛杀某位大臣,因为当大臣本身无错,仅仅因为不通过政令,即被皇帝诛杀,会搞得人心惶惶,甚至天下大乱。再次,即使诛杀了某位大臣,但补上来的依然是世家大族子弟,完全不起作用,因此在和平年代根本无解。所以隋炀帝以征高丽为名,开启了全国军管模式,当整个国家都为战争服务时,实行的将不是政令而是军法,军法的实施使得皇帝拥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因为军法无情,同时主将的命令为绝对命令。即使在戏文或小说中,面对犯错军官,其余军官也只是向主将求饶,使其戴罪立功,但若主将执意诛杀,仍需执行,因为军法无情。因此若实行国家军管,隋炀帝存在更多操作空间,因为军管缘故,其可以强令世家诸人入伍,或是强令担任军官的世家子弟,强攻或是坚守某些城池,一旦有所闪失,轻则撤销职务,重则斩首示众。隋炀帝希望通过此类措施,充分削弱瓦解世家,彻底解决世家问题。但为了政治服务必然削弱军事的影响甚至成败,而这也是历史上隋炀帝诸多奇葩军令的由来。作为当时军事、战力、后勤均远超高丽的隋朝,只需稳步推进,即可轻松获得胜利。而在建国仅有二十几年,坐拥经历过南北朝残酷厮杀的强军悍将,以及经历过战乱年代,甚至亲自统率大军指挥灭亡南朝陈朝的最高统帅隋炀帝杨广,在面临高丽如此小国,多次大败而归,这无疑有着更深原因。这即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世家的反击。

    隋炀帝安排好了针对世家的一切。作为当时最强精英的世家,不会看不出来,但隋炀帝使用的是阳谋,因为其是皇帝,因此其有权发动战争,同时因为其是皇帝也是战争的最高统领,因此其有权下达各类战争指令,使地方接受执行。世家当然不会坐视不理,束手待毙,但隋炀帝拥有大义,如果你不造反,则皇帝命令必须执行,因此世家未在明面上反对,而在暗中下手,消耗隋朝国力,使其快速灭亡。例如隋炀帝下令开凿京杭大运河以及各类设施,需要民丁服徭役,但如何服,谁去服,服多久,则完全由地方官员掌控。这留下了诸多操作空间,针对隋炀帝的攻击,各世家开始挖掘隋朝的根基,以此造成天下大乱,灭亡隋朝。官员使民丁长期超负荷劳作,并削减其待遇,使其贫病交加劳累而死,以此积累民怨,从而灭亡隋朝。隋朝针对赋税制度有过明确规定,成年男子每年仅服役一个月,后减至二十天,并且隋朝有充足粮食储备,根据史书记载隋朝在各地均修建有粮仓,有充足粮食,这些粮食直到唐朝初期,在隋朝灭亡二十年后,在经历了大规模战乱后仍未用完,这足以证明隋朝粮食储备规模之庞大。同时根据记载,隋朝当时总人口为五千万至六千万,如果算上贱籍甚至可能达到七千万,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依史书记载隋朝修建运河用人约两百万左右,仅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在准备如此充足的情况下,仅仅建国二十年,正处于群星璀璨,精英齐聚,经过这些精英的调配与处理,修建运河等设施时的民丁死亡人数占据总服役人数的一半以上。笔者认为如果不是当时的精英脑子集体短路,则只可能是有意为之。同时针对高丽问题,虽然皇帝有权发号施令,但世家选择两败俱伤,即使皇帝可以用各种名号削弱诛杀各类世家人物,但世家仍通过操控军官使得战争失败,只要战争失败,虽然世家损失惨重,但也同样大大削弱了皇帝威信,同时使得皇帝掌握军队减少,使大量民众死亡,从而加剧民怨,尽快促成天下大乱。隋炀帝也知晓一切,不断发起远征高丽计划,这是在比拼耐力,看是世家先承受不住低头臣服,还是皇家先承受不住天下大乱。最终,隋炀帝输了,未到世家承受极限,天下已经大乱,隋朝灭亡,世家赢得比赛。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但唐朝建立与隋朝建立简直如出一辙,李渊同样是关陇贵族集团一员,同样在起兵过程中大量借用关陇集团力量,跟隋文帝杨坚的起兵之路如出一辙。区别在于,南方世家在经历了战乱以及隋炀帝的强力整顿后,暂时潜伏,默默舔舐伤口。而北方关陇集团,在隋朝层获得大量扶持,唐朝建国也依靠了他们的力量,这使其逐渐成了尾大不掉局面,以其中的五姓七望最为著名,即使以唐太宗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也无法对其进行限制,只能稍加限制,放任自流。至于其余制度,如科举制、府兵制、均田制等则基本照搬隋朝,这种情况直至武则天时期才有所改善。武则天因为篡夺李唐王位,因此无法得到关陇集团支持,同时关陇集团经过多年发展,越发权势滔天,尾大不掉,因此武则天采取第一开武举,进一步提高军人地位,增加对军队的掌控力,同时大量提拔关中集团,时称北门学士,以关中集团打压关陇集团,对关陇集团大肆杀戮,这样虽打压了关陇集团,但关中集团又随之崛起,而关中集团仍然属于世家范畴,换汤不换药,并且由于世家不断壮大,使得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峻,最终导致后来均田制的崩溃。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玄宗时期,此时唐玄宗面临几个问题,第一如何打压世族,虽然关陇集团已被打压下去,但关中集团又成长起来,第二唐初实行均田制,到如今已无以为系,逐步崩坏,又出现大量土地兼并问题,第三唐初实行的府兵制此时也已瓦解,如何保障帝国安全。唐玄宗对此的回答是大量任用胡人,采取节度使制度。为何世家打压一批又成长一批,是因为如打压一个地方世家,则必须借助其余地方力量。地方力量的人在本地有很深根基,拉拢并使其壮大同时,最终发展成为新的世家,这样便是换汤不换药,世家长存,无疑这是皇帝无法接受的。因此唐玄宗采取大量任用胡人政策,因为胡人在本地无根基,其一切权利均来源于皇帝,不会发展成尾大不掉,可作为皇帝帮手压制世家。此种制度本身并无问题,也确实达到了压制世家目的,但由于当时处于均田制崩溃、府兵制瓦解的局势下,此时诞生的节度使制度,即大量任用胡人政策,唐王朝带入了深渊。

北魏开始到隋朝,再到唐朝的,府兵制能成立以及保障战斗力的前提是均田制的实行,府兵制的核心为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农民,战时从军打仗,同时府兵需自备武器和马匹,既节省了军费开支,也避免了统帅割据一方问题,因为军不识将,将不识兵,仅仅是战时集结,战后解散,最大限度避免了将领把军兵变为私兵割据一方问题。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均田制的实行,均田制可以使得府兵拥有土地,府兵用这片土地养活全家,还有余钱筹制装备等,这也是王朝稳定自身,掌握军队获得军心的重要手段。但均田制的瓦解使得府兵失去了土地,府兵即无意愿也无能力筹备自身军备,同时因为失去土地,使府兵的生活高度依赖军饷,军饷数量必须足以保证其与其家人生活,这无疑是相当大的开支,而这笔开支在府兵拥有土地时无需支付。朝廷无力供养如此多的军队,因为时局需要,朝廷又必须供养,这种矛盾下提出由将领或地方自行供养,允许留有部分地方财政用以供养军队,这正是节度使制度常设的原因,也是唐朝由府兵制转向募兵制的原由。府兵本应在战时集结,战后解散,因连年征战使诸多府兵往往超期服役,同时由于均田、府兵制瓦解,募兵制形成,节度使建立,使士兵由原来的国家士兵,向节度使私兵发展。唐玄宗为压制世家大量使用胡人,节度使大多为胡人将领,由胡人将领掌握全国大多数兵权,本来唐玄宗任用胡人是因为其在本地无根基便于掌控,由于节度使制度,反而使其在本地有了一定根基。之后,胡人将领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因其有一定根基,但又不是深厚根基,使胡人将领投入产出比异常高,因为根基,使其有能力造反,若造反成功可取唐朝皇帝而代之,称孤道寡,若造反失败因无深厚根基,最多死自己一个,古代谋反的诛九族,对胡人将领毫无意义,别说诛九族就是只诛一族,都未必凑得出来,在如此高的投入产出比下,胡人将领无法抑制自己膨胀的野心,安史之乱正式爆发。

   安史之乱虽被平定,但唐王朝再无力掌控局面。困扰唐王朝与之前王朝的世家问题,由于安史之乱爆发的突然性与残酷血腥,被基本解决。安史之乱爆发时,不同于南北朝时期的有所准备,在和平了一两百年后,突然爆发的全国性暴乱,使得世家毫无准备,大量世家在这场战乱中被夷为平地,世家核心子弟被大量屠杀,世家无可避免走向衰落,即使成功幸存下来,也大多仅仅苟延残喘。虽然世家问题被意外解决,但形成的各地方节度使横行、军阀割据状态,唐王朝却再也无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峻,大量道路被阻塞,各地方自我管理不理会中央,使唐王朝中央根本无力征收赋税,这让唐王朝眼睁睁看着自己在苟延残喘中逐步走向灭亡,因为中央的无力作为,各地方彼此征伐,连年战乱与严峻的土地兼并,百姓生活日益艰难,直到最后,黄巢起义、朱温进京,唐王朝正式落下帷幕。

   宋朝与之后的历史,笔者将在论中国古代王朝兴衰(下)为大家分享,谢谢大家观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演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