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长文】诺亚财富解读市场信息心理学

  诺亚财富的谭文清先生,在一次分享中谈到金融心理学,并表示金融心理学,就是先从研究信息是怎么样影响我们群体的一种思维的。分为三个部分,叫做思维框架、参考点和态度。

  一、思维框架

  在信息心理学中,拉斯特维德介绍的第一个理念叫做群体的思维框架。那么这个思维框架会是怎么产生的呢?社会心理学的做过一个转盘游戏的实验,在这个转盘游戏中会经常出现一个数字,比如说是64,然后参加完这个游戏以后,主持人就会问这些参与者,让他们猜一猜非洲有多少个国家?因为一般人都记不住非洲有多少个国家?统计发现绝大部分的人回答的数字,跟刚才他所玩游戏时候所拿到的这个数字64非常的接近。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实验中,64这样的一个转盘游戏的数字,成为了所有参加测试的人的一个锚定点,这个锚定点就形成了人的一个思维框架。

  在金融市场中,我们绝大部分的信息是来自于大众媒体分析师,或者是我们周边的人听来的,还有就是刚才说的价格,在这样的一种框架下会形成一种群体的意见。而这样的一种群体思维,它会有这六个表现:

  第一个叫做说服效应,就是我们更容易被一个可信的信息所说服,而不是一个可信的论据。什么意思?我特别相信那个人或者自媒体,让你感觉特别言辞切切、证据充分,又很符合逻辑的,他们会让你觉得这东西就是对的,你就被说服了。

  第二个叫做自负,就是我们常常会过高的估计自己做出决策的能力,因此对于这种可能性的分析不够全面。

  第三个叫做适应,就是我们会容易形成跟我们身边的相识的人的一种共同的态度,因为这是人的一种本能,从原始社会我们就开始了。

  第四个叫做社会比较,就是如果我们拿不准一些事的时候,我们就会借鉴别人的行为来作为自己的信息来源。比如说这场疫情,可能你也没搞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办?结果你看到大家都开始戴口罩,于是你也就赶紧把口罩戴上。

  第五个叫做选择性暴露,就是当我们面临这样的一种群体框架的时候,我们会去选择那些支持我们这样的一种行为和态度的信息。

  第六个叫做选择性知觉,当你已经拿定一个态度以后,你会按照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解释市面上的信息。所以你看这种群体的这种思维是多么的强大,对你的影响力又是多么的这种顽固和深远。

  二:参照点

  因为我们做股票,因此参照点就是价格。价格是一个最简单、最容易又是最广泛的被大家经常交流的。价格是比任何信息都能够反映出别人在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这种价格就会成为一个参照点。同时还有一个叫做方向参照,就是价格变化的这种方向,会形成一种代表性的效应。这种参照和思维框架,它就会形成一种循环的系统,让我们非常坚定的在一种错误的状态中延续下去,最后会变得稀奇古怪,难以收拾。我自己的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就是这一场疫情其实对我们的内心产生了一些煎熬和伤害,这是恐惧本身产生的,恐惧最厉害的是恐惧的本身。

  三、态度

  第三个部分叫做态度,态度是什么呢?前面讲到的框架是受周围人的影响,参照点是受价格这样的参照的一个影响。而态度是我们内在的一种隐藏的需求和愿望。这种态度和愿望有时候我们自己都觉察不到,它跟你的这种所谓的三观,跟你底层的世界观是直接有关系的。

  态度里面分成了四个方面:

  第一个叫适应态度,心理学家谢里夫在1937年就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群人关在黑屋子里边,通过一个金属的盒子,观察外边一个移动的亮点,参与者被告诉说这个亮点在移动,他们的任务是观察它移动的距离。结果每个小组就此问题很快的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其实几个小组的意见却是大相径庭的。最后关键是这个亮点其实根本就没有动,它是静止的。因此各个小组的答案纯粹是心理操纵的一个结果,而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会受到身边其他人的影响,就是无形中你会形成跟身边的人同样的态度,这叫适应态度。

  第二个叫做追求自我实现,在股市上涨的时候,我们非常容易地说,你看我多么厉害,因为我选了一个股票,这股票已经涨了多少多少倍,于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故事就会不断地被他放大,然后就会形成这样的一种叫做追求自我实现。在市场中的散户最容易有这样一种追求自我实现,因为想让自己觉得通过做股票,自己是个人物,因此到牛市的最后阶段吞没的都是散户。

  第三个叫做知识态度,就是由于我们收到的信息太复杂、太多,人通常只能同时处理7条,最多10条信息,但是金融市场的信息那么复杂、数量庞大。由于太多的信息我们无法消化吸收,人就会以一种简单的概括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一种数据,所造成的这样的忽略最重要的一些信息,这叫知识态度。

  第四个叫做自我防御态度,自我防御就是一方面你所知道的和你所相信的,比方说投资人很可能会告诉周边人,说股市会涨,万一如果不涨呢?那么我们这位不幸的投资人在就会引发自我防御,而就会形成上面刚才说的叫做选择性暴露和选择性感知这样的一些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干货长文】诺亚财富解读市场信息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