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梁庄》

书中所写既是一个个乡村中个人或家庭的故事,又是乡村中所面临的一个个问题,乡村打工青年问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乡村文化问题等。有些忧伤、有些悲凉、有些无奈,可这些似乎就是一堆无解题,谁又能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呢?每个人的生活圈都充满着复杂与矛盾,虽然困难重重,可生活还在继续。

很喜欢这样基于真实的文学创作,也很希望自己未来也有能力写出这样的作品。


摘抄:

有时候,习俗是与贫穷相关的。

历史似乎规定了他们的生存之路,他们以为这就是全部,他们忍受,并努力从中寻找幸福的感觉。

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就是理想,不是想保持这点儿理想,我能过得这么差?生活没有给她实现理想的机会,于是她的理想,她的浪漫都变成了缺点,成了阻碍她更好生活的绊脚石。

农村人的想法很现实,人死了,最重要的就是钱的问题。而在为钱而争执的过程中,疼痛、伤心、亲情都变为可以讨价还价的东西。一切似乎都很冰冷、无情和残酷。这也是一般人在理解乡村的类似事件时常有的谴责和鄙视。似乎他们把钱看得比人更重要,但是谁又能看到他们心里面的深流呢?(这个事件让我想起了药家鑫事件和《嘉年华》里的故事,这两者受害者家庭都选择了拒绝赔偿,诉诸法律来判刑,而且我们所认为的正确的做法也应当是追求正义。但是受害者家庭应该如何选择这也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吧,不能说选择金钱的就完全是冰冷和残酷吧。我们以为的正义只是我们的自以为是,而真正还要在艰难的日子里走下去的是他们。

宗教是法律的补充,宗教是现实的,讲究心灵的束缚,善事不去做,这就是犯罪。

农村的大部分教民,对自己所信的宗教可能并不完全理解,但他们在其中找到了一种尊严、平等和被尊重的感觉,找到了一种拯救别人的动力和自我的精神支撑。这是他们在生活所从来没有得到过的。

就像即使生活在天津,“天津”这一名词也与自己无关。

传统的文化机制遭到破坏,孝道观念失去了文化和社会基础。儿子、儿媳根据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来对待父母。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是一种理性的交换关系,双方必须相互对等的给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在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