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3年,还记得毕业那年的校招,四处碰壁,机缘巧合下遇见了公司的产品leader,作为一个0产品经验的我,以新媒体运营的岗位进了公司,又很快在大老板的认可下转岗了产品,兜兜转转,只有对3年来所有相遇和陪伴的感恩!但人生的路还是要自己往前走,慢慢的我有了很多更想做的东西,所以,江湖再见吧!
这一篇,我想做一个3年的总结,写写我作为一个曾经的从业者,对“装修家居内容社区”的理解(纯主观判断,仅供参考)
1.装修家居内容社区产品,是指一部分用户在APP上发装修家居内容,如自己家装修的记录/成品、实拍图经验分享等等等等,还有一些用户是在APP上看这些内容,获得装修灵感和知识,以更好的准备装修。
所以这是一个UGC平台,鼓励生产什么样的内容—如何生产更多的内容—内容的审核评级标签如何制定—如何高效的分发内容—针对内容消费者的产品布局应该如何,这一连串链条,是最大块最基础的问题,但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更先想的应该是平台的价值观和解决用户什么问题。
① 解决用户什么问题,很容易理解,一般都是:“我要装修了,但是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我想了解或学习一下”。
② 而相比其他人,作为家居行业从业者来说,会更理解也会更坚定对家居的价值观。
家是能放下所有防备和自己相处的地方,而现在很多的家庭,则是满屋的杂物、不够明亮的采光、狭小的面积再加上不合理的设计带来诸多生活上的不便。但他们觉得习惯就好,懒于分出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解决方案。
所以装修家居内容社区就很自然的承担起“引导大家多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并让它变得让居住者更舒适”的责任。杂物多则有很多收纳的巧思、采光不够则可以通过装修设计来改变、生活不便则可以通过优化布局而更顺手。总之以“让大家打开对于装修家居的新世界,进而启蒙用户的家居意识”为价值观,不可否认这是一件好事。
③ 所以对于上面这两点,用户需求和价值观,我都是非常认可的。只要以这两点为核心、把所有符合这个基调的家居博主、家居作者、家居分享者慢慢引入到平台,辅以发布内容时的运营引导,以及行业本身特性的原因,最后出现在平台上的内容一定是足够优质的(有启发/很好看/正能量)。更难的点是内容的消费、社区感、和商业模式。
2.内容的消费,以我的理解,有几种不同的大方向:第一种是根据用户实际的需求点分模块展示内容、第二种是个性化推荐的信息流、第三种是给用户装修工具,工具里嵌入内容。
① 根据用户实际的需求点分模块展示内容。这是什么意思呢?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首次来到这样一个平台,一定不是以娱乐为目的,肯定是带着和装修有关的需求而来的。一般可以归为这两种:“一筹莫展我想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我对装修有很大的期待,要提前深入学习一下”,即灵感型用户和学习型用户。
灵感型用户会想看完整的别人装修的案例、会想刷刷图,知道装修大概是个什么事了,拿会拿着图去找装修师傅了。学习型用户会想完整的知道装修过程如何、各个步骤要注意什么、会自己做预算、做时间表、做规划,找来装修师傅按自己的想法跟,或者就是找个聊得来的设计师合作。
所以装修案例、家居图、对装修的完整丰富科普内容是相对来说泾渭分明的3个模块。且新用户进入产品时,相对能理解、能留下“对我装修有用的产品”认知、以及知道自己会更需要哪个模块。
这个方向对于提升次留效果明显是有的,而天花板则是完整丰富的装修科普内容,太依赖于运营“整合UGC内容形成PGC内容”的能力、“感知用户痛点进行内容分类和排优先级”的能力了,产品上往往无从发力。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能满足得比较好的是看案例、看图灵感型用户的需求。
② 第二种信息流的方向,相当于顺应用户在主流娱乐平台的体验习惯,进入产品就刷刷刷,看到什么喜欢就点一下,系统会自动推荐类似的喜欢的内容。
但这种方向,它会有几个明显的缺点,首先是用户认知不强,一进来就是信息流为主,用户不得不一下子深入到单条内容,但是都还没有get到产品有些什么价值点、可以在什么场景下用它做什么、没有很惊艳“我需要的它都懂”。唯一的认知就是“大概有些装修的东西可以滑滑看看”,对于娱乐放松类型的平台、内容量够大够好的情况下这种认知是可以的,但对于用户需要解决问题的垂直领域,使用动力会不够强。况且也没有覆盖上面提到的所有用户需求。
另一个点是,对于这种垂直领域,内容量不够多、用户基数不够大的情况下,个性化推荐的质量肯定会弱一些。另外产品目标是让用户发现更大的装修家居世界,那这样的产品本身就是带着内容的偏向的。以及这本来就是垂直领域了,用户的兴趣还会切割得更细,不同兴趣之间有那么的区隔明显吗?
③ 工具里嵌入内容的方向
这个方向是我没有经过实践的一个设想。其实也是基于第一种方向中,运营做装修科普太难了出发,那么直接把用户的装修过程拆分,用户可以无脑用这个工具跟着走就可以,然后在每个阶段把用户需要的内容填充进来。相当于产品通过工具分担了一部分运营来组织内容的难题。
但这个方向,也能很明显的想象到它的缺点,首先装修这件事情,本身就太不标准化了,有的人直接让亲戚装修工帮忙,有的人请专业设计师,有的人请装修公司,参与装修不同阶段的人就不同。以及有些用户会自己看得很严,有些用户撒手不管,户主的参与度也不标准。另外工具这个东西太多了,每个人对于工具的需求程度是不一样的,很可能最方便的是随手记了备忘录。
所以综合来看,我还是更偏向于在第一种方案上去努力。
3.社区感。我理解的社区有两个基础条件,一个是所有在玩这个平台的人,都知道什么样的表达是会被推崇的,一定是有它自己的内容基调的。在这个基础上,另外用户还有很高的发布或者互动的积极性。
首先,让用户都知道什么样的表达在社区是被推崇的,不管是官方的推荐品味还是用户自发都赞成的表达。B站很容易看到的是认真、有巧思的视频。小红书早期很容易看到的则是图片排版认真、信息量大的帖子。所以用户自然就会去学,去往这个方向构思,以达成整个社区内容基调的统一,形成归属感。
其次,发布的积极性,是很依赖于上述内容基调下,用户可以发挥的空间。B站的视频、早期小红书的图文都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用户可以用这些表达方式,生产各个领域、不同深度的内容,获得很多的正向反馈,持续输出。
而装修家居领域的社区,是在上述第二点上会有缺点,对于不是家居热爱、兴趣型的用户,往往只是在装修完之后的一段时间有很多发布分享的欲望,随着入住,会慢慢的失去发布内容的积极性。另外即使在用户想分享的时候,如果没有运营的引导,就会限制在家居装修领域、同时也不知道要分享哪些细节,发布频次不会太高。
4.最后一个难点是商业模式,对于这种平台,商业模式一般有自营商城、品牌广告、装修设计服务的转化3个方面。满足自营商城和装修设计服务的重点则是产品用户量够大。而家居品牌一般毛利润都比较大,所以往往是愿意为品宣广告而付费的,尤其是头部家装平台。但腰部品牌则会更看中效果广告,而效果广告的重点也回到产品用户量够大。
5.关于用户量。装修家居内容社区产品用户量能有多大这个问题,决定了平台是否能良性跑起来。但以我目前的理解,在这个领域,注定用户量无法做得太大。
首先是留存,除了一小部分用户在社区上看内容慢慢的变成家居爱好者了,其他的大部分用户都是把装修这件事当成一件人生阶段不得不做的事情,完成之后就皆大欢喜了巴不得离开,像极了学习和考试。
另外在新增上,目前有这种意识主动去找一个产品来系统性的看装修内容的人,还是不多的,因为有太多可替代的方案来解决自己的需求了,比如直接问有装修经验的熟人、比如找个装修师傅或者装修公司大概了解下就交给他们了、比如在小红书B站这种泛平台上看看家居板块的内容。
不过对于新增,我也还是有2个猜想,有可能是值得试一试的。第一种是把装修服务完全透明化,这个行业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在于装修服务的不透明、用户被装修公司/师傅坑、钱或者成品的问题。如果能够发力把各个服务模块标准化,什么服务方什么价格对应的结果一般是什么样,以及真实用户的评价(有点像土巴兔了,但土巴兔的问题在于完全不管C端用户找灵感看案例等真实内容需求,纯服务B端,肯定有所偏向口碑不好的),那么相当于从装修必备工具的角度切入,用户量会更多一些。
另一个猜想是把装修这件事情,通过很强的PGC,做成很强的科普性质内容,关于装修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怎么做都能找到答案,比其他泛平台颗粒度细很多很多,有点像旅游行业的马蜂窝攻略。然后以这个点进行品宣广告,那么想到装修就会下载来看看,用户量也会更多一些。但还是一样的问题,“强依赖运营团队的PGC能力”。
6.总结来说,我对于这样的社区平台还是很认可的,它们在做的是一件好事,但如果需要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还有太多的难点要一一跨越了,而我一个人没法推动解决这些难点了。所以起码一两年内会受限于只是服务一小部分有家居意识的群体。而我,想做能影响更多人的事情,能给更多人带来帮助/快乐的事情,想让这个世界更好一点,想多做一些事情(具体是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我自己也有在想,后续再更吧!),所以在装修家居领域,我要先暂时告一段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