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了同一性的作用在人们心理发展作用中的重要性,当一个人达到心理平衡的时候,呈现出来的是宁静平和的状态,不会具备太强烈的攻击性或者自我表现的欲望,也就是王阳明曾经提到的本性自足的状态,当一个人能够做到自我满足的时候。就会散发出正向的能量,这些能量就包含了善良,仁爱,开朗与纯粹的人格特质!
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人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跟自我表现欲,试图从各方面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感,有很强的进取心,这种经常性的自我表现跟持续性的自我关注,也是心理的自恋情节,自恋走向极端会发展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这种障碍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中的攻击性,在弗洛伊德时代是用希腊神话来隐喻自恋情结。
一个名叫纳西斯(Narkissos)的美貌少年,他拥有无与伦比的精致的面庞,但是他被诅咒了不能够看到自己的相貌。后来在森林里面打猎的时候,他途经一个水塘,在水塘里面发现了自己的倒影,于是深深沉溺其间难以自拔,淹死在水塘里面,化身为水仙花,在精神分析领域水仙花也成了自恋者的隐喻。主要特征是过度的自我聚焦,感到特立独行,或者感到拥有某种权力。
自恋者表现出来的高自尊,实际上往往也源自于潜意识层面的自卑,经常性地怀疑自己的价值,是人格缺失的一种体现,尽管表面上看来自恋者表现的非常自信,但是他时刻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关注重视和表扬,这就是他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在人格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某一个阶段都会存在自恋的倾向,这种不切实际的自我的重要感,经不起别人的批评而表现出攻击性,由此陷入深深自我混乱的心理状态,导致生活跟人际关系障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对自我认知的缺失。
如果自己不能够确信自己是谁,或者不能确定他人对你的评价,不能够确立你的价值观,不能期望的未来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就可能会产生同一性危机。你就不断要通过更多的人来给予你这种心理确信,表现出来的就是不自信。你就不断地要通过更多的选择,来保证自己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就是优柔寡断。
安全同一性的获得是基于信任,婴儿出生以后完全依赖于周边的人,面临的第1个问题是谁来照顾我,如果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形成信任感,这种信任成为未来自我意识跟人格发展的基石,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就会对这个世界缺乏信任。产生不安全感。
这种关系模式甚至会持续一生,在人际关系中可能会感到被疏远被孤立,潜意识层面又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特别渴望安全,特别需要正确的标准。这就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提到的固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就很难整合心身,完成社会赋予自己的角色,比如当你从原生家庭出来以后,你要组建自己的再生家庭。就很难完成妻子或者丈夫角色的转换,很难完成母亲或者父亲角色的转换,这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心理危机。
无论是宗教心理学还是哲学,要解决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我是谁的问题。你也许是别人的儿女,别人的丈夫,别人的妻子,别人的同事。但也许你有潜质成为一个明星,成为一个科学家,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你有无数可能性成为不一样的自己,发现自我并形成一定程度的稳定的自我,是每个人必须要完成的心理进程!
但有些人就没有那么幸运,在漫无目的的追寻过程当中迷失了自我。出现自我角色混乱,没有明确认识自己以及生活意义的情况下,便仓促地进入到成年期,往返于各种角色之间,从而体验更多的挫败感。那么他们就会觉得生活当中没有真正值得关注的事情,对人生的态度,对价值的取向,对世界的看法都会产生极大的偏差。因为你没有办法通过外界来鉴定自己,没有办法通过别人来定位自己!
他们可能会希望通过外部环境的转变(比如希望通过中彩票),能够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或者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机缘巧合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命运得到彻底的扭转(女性希望能够钓到金龟婿),有着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肯脚踏实地的去生活,当从外界不能够得到这些,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极大的偏差,由此变得愤世嫉俗。
有一个人因为生活的困顿前去算命,算命先生告诉他等到40岁以后就好了,这个人大喜过望:您意思是等我40岁以后,就能够飞黄腾达时来运转了吗?算命先生说:不!到那时你就会习惯这种受苦的状态了。当人们求而不得的时候就转而认命,由此失去对生活的激情,处于心理固着状态。
意识疗法认为活出自我并不是要功成名就,而是去发现生命当中无数的可能。你需要带着三个问题去活在当下,那就是:我在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随着问题答案逐渐明晰,一个全新的自我就会呈现在你面前,更多活出自我的内容可以参详专栏:
不能活出自我的人,他们的人格是不完善的,自我是不能够成长的,表现出来就是害怕作出承诺,害怕担负责任,不愿意依赖他人,因为他们预期自己必然将会遭受到失望,会遭受到别人的抛弃或者被迫分离。在两性关系当中表现出敏感跟不确定性。让他们很难发展出比较深层次的情感。由于这种洞见性,所以表现出拒人千里之外的高冷并不是自恋的表现,是出自于心理的防御机制:在别人拒绝自己之前先拒绝他人,是最好的自我防御。
你也许能够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你也许能够觉知情绪之下,潜意识层面的匮乏,当你要处理这种匮乏感的时候,意识疗法认为问题就从这里产生的。我们用头脑去处理匮乏感的渠道,就是向外攫取。头脑运作的方式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试图找出最正确的那条路。但我们永远无法用头脑找出最正确的选择。我们也永远无法从外界获得满足。当我们不断地向外攫取跟选择的时候。心身就处在一种分裂跟冲突的状态。
如果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称之为本我心理学,强调的是外部环境,跟经历过的创伤性事件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那么艾里克森发扬光大的精神分析称之为自我心理学。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自我首要的功能是建立安全的同一性,这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强调的是自我意识。当你活出自我的时候,你才能够能够独立起来。你才会表现的非常的自然。
对内是自我,对外是自然,我们不能够坦然地面对内在的自我,就会表现出外在的不自然,自我与自然之间就产生了障碍,这个障碍来自于头脑。你会发现无论是在#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又或者#抑郁症#状态下的时候都是头脑在制造障碍,这些障碍就对自我产生了压制,所以意识疗法将活出自我作为终极的疗愈方向。
如果你想要知道我是谁,不要问别人,也不要向外去寻找,通过静坐深入你的内在,这个问题就像一直穿透心脏的利剑,让意识随着这个问题逐渐的深入,自我是无法被舍弃的,只是当下它处在无意识制造的无尽黑暗当中。你无法摆脱黑暗,但是你可以将光带进来,让意识之光照亮无意识的黑暗。
从自我开始成长起来,让自我得到自然的流露跟表达。超越头脑制造的障碍,你就必须通过感知,感知是自然跟自我之间的桥梁。你的任何感知都带有你的意识。而你的自我又存在于你的意识层面。所以从此刻开始你的言行举止都是自我的表达。你归于自己内在的中心,你不再被外在所牵制,你现在的谈吐看起来是那么的优雅端庄,你的举止看起来是那样的行云流水,一点也没有娇柔造作。
活出自我并不是要取得某种伟大的成就,而是以最自然的姿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跟这个世界相处的最佳姿势,无论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归来时你依然是那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