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法论:蚂蚁集团关于 OSPO 的思考》 —— 开源软件系列(六)

成立OSPO的原因:

很多 BU (Business Unit,业务单元)都会涉及 到优秀的开源项目,而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积 累一些问题,比如风险、成本和成效等问题。之后, 大家慢慢会对这些“痛点”有所感知,继而有所认知, 然后形成判断——“需要有个组织来系统性地承载类 似需求”。

成立 OSPO 的逻辑,可能和成立效能部、安全 部等部门的思路是一致的。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 能有一个组织来进行业务统筹、治理和运营,会给整 体效率的提升带来更大帮助。

推荐的书籍:

我很喜欢一本书《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这本书讲的是,世界上很多地区试图模仿硅谷,以建造能够孵化伟大公司的科技园和创意园,但是鲜有成功的,它们欠缺的不是资金和人才,而是一个利益各方多赢的生态圈。这对开源同样适用。

书中提到一个词,叫做 “deal maker”,指的是在硅谷的那些社会网络节点,能够链接资本和创业者,让创新能自然发生的那些人。

作者对于OSPO的定位,对内运营官 + 对外外交官:

OSPO 扮演的就是这种角色。OSPO 对内要像 运营官一样思考,如何让开源项目更好地协同和发展; 对外则要像外交官一样思考,如何寻求与社区的合作, 共同追求可持续的互惠互利健康发展,以及如何通过 开源更好地抓住创新的机会。

OSPO的工作,体现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进行“道法术器”的思考与实践:

开源项目的生命周期,类似 CNCF 的 sandbox(沙箱) - incubation(孵化) - graduation(毕业) 的孵化思路。

OSPO 是一个新兴的、待明确的业务方向,要 深入认识它,其实需要我们系统性地、自上而下地、 整体地思考。这就要回到老子的“道法术器”模型。

“ 道 ” 的 层 面 , 我 们 觉 得 OSPO 是 一 个 “catalyst of enablement”,也就是催化剂,而不是 化学反应本身。催化剂有两个作用,让不可能发生的 化学反应发生,或者让发生的化学反应更高效。

往下拆解一层,“法”是回答“我们需要解决的 问题是什么”。对内,OSPO 解决的是控制风险、 降低成本、提升产出等问题;对外,OSPO 关注的 是如何促成与开源圈的合作,如何寻找业务机会,如 何助力业务结果。

到 “术”的层面,OSPO 提供具体的机制流程、 最佳实践、优质案例以及人才培养等。当方法论成型 之后,再辅以相应的“器”来进行工具升级。

国内开源的问题:

国内开源的整体状态,其实还处于以用为主的阶 段,至于“贡献开源”,还有蛮大的进步空间。因此, 很多人常常意识不到开源蕴含的巨大价值。

建议参考Linux和TODO Group:

Linux 基金会和 TODO Group 其实提供了蛮多 很不错的教育文档,我们有所参考。有趣的是,虽然 我知道 TODO,但是在最早开展业务的时候,其实 我没有仔细看 TODO 的所有设计,而是从内部的业 务需求开始,以产品设计思维结合用户体验设计,与 主管一起找出并决定了我们要做的前几件事情和整体 的工作目标切分。而这些事情做完之后,有一次我仔 细看 TODO 的内容,才发现很多内容与我们的情况 一致,殊途同归了。

OSPO应具备的三大能力:

OSPO 是外交官,最重要的是建立起 沟通的能力。这个观点来自 Linux 基金会的 Keith, 他是我很尊敬的一位专家,在开源领域有多年积累。 。。

二是战略定力要与各业务团队的支持结合。 。。

三是 OSPO 要懂开源。你并不需要成为最懂每 个社区的那个人,但一定要对开源是什么,治理是什 么,运营是什么,开源如何服务于公司的各条业务线 等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并不停地去迭代。 不要怕犯错误,也不要怕被别人认为不懂,开源圈其 实是个很包容的圈子。

很多地方,确实类似于Data Governance Office —— 不过相对而言,数据治理面临着更多的法律、合规与监管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方法论:蚂蚁集团关于 OSPO 的思考》 —— 开源软件系列(六))